“看了电影《满江红》,就想吃咱亳州的特色小吃‘油炸秦桧’。”
“想吃咱就去,我请客!”
“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早上一起吃。”
1月30日晚,从电影院走出后,市民侯先生想到秦桧谋杀岳飞,一时“意难平”,与同为“80后”的陈先生约定要吃“油炸秦桧”。
两人的“约饭”对话,让同行的“00后”大学生魏同学一脸懵。见此状况,陈先生说:“小伙子不要疑惑,明天带你一起尝尝,你就知道是啥了。”
次日晨8时许,三人一同来到亳州三角花园附近的一家早餐店。
“老板,来六个‘油炸秦桧’,三个加鸡蛋、三个不加鸡蛋,三碗小米稀饭。”刚坐定,陈先生便大声吆喝着点餐。
“文化人啊,还知道这叫‘油炸秦桧’,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早餐店老板笑着说。
约莫5分钟后,刚出锅的“油炸秦桧”被端上了桌,先前感到疑惑的“00后”小伙子魏同学看到后,说道:这不就是油炸馍吗?
“是的,在亳州,油炸馍又叫‘油炸秦桧’,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吃,这个看起来和油条是‘孪生兄弟’的食物,却包含着这里的居民嫉恶如仇的真实情感。”吃饭间,陈先生向魏同学普及了这个美食的基本知识。
“油炸秦桧”源于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亳州大班会”,又称“拉秦桧”“鬼会”。
(《大班会》演出。)
清朝乾隆年间,亳州有一知州,姓余名汉,为人正直、黑白分明,特别喜欢读《岳飞传》,每读到秦桧谋害岳飞时便流泪满面,即命衙役捉拿秦桧上堂受审,州府的衙役们扮成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边跳边舞,用链子锁住了"秦桧",知州见捉到秦桧,便令拉出斩首,衙役班头慌忙解释,捉拿到的是秦桧鬼魂,要送城隍庙交城隍爷审理,于是便拉走“秦桧”游街串巷到城隍庙进行公审,场景十分热闹,又配以锣鼓、长笛、旌旗等道具乐器,逐渐形成了亳州地区较为流行的哑舞剧,一直延续至今。
(带枷者为“秦桧”。)
“那这个故事和油炸馍也没啥关系啊?”魏同学说道。
“别急,接下来的故事让你侯叔给你讲。”侯先生讲述道:由于亳州大班会的演出很精彩,乾隆年间,一位在亳州城隍庙卖小吃的妇女,看到将"秦桧夫妇"拉出来示众时,随手揪一块面丢进油锅里说:"炸死你这个秦桧!"那面团被油炸之后,色黄蓬松,捞出一吃,却十分可口。由于面团特别实在,吃起来比较挡饿,和经济实惠的馒头作用相当,亳州人又习惯将馒头成为馍,于是这个美食又被这里的人民成为“油炸馍”。
吃完一个“油炸秦桧”后,魏同学好奇地走到“油炸馍”制作的油锅前,仔细观看其制作过程。
只见早餐师傅双手各拿一根与圆珠笔芯粗细相当、与筷子长度无异的金属棍,从面盆里挑起一股面糊,两根长期被油浸泡的锃亮金属棍相互配合, 迅速挑成一根长条状,放入油锅,在未定型之前,用一根金属棍迅速在表皮上一划,这样炸出的油炸馍,中间就有条凹痕,看起来更像油条,更容易炸熟、炸透,也便于将鸡蛋灌入其中。
“今天真长见识, 咱这吃的不仅是早餐,也是文化,更是亳州人对善恶忠奸的情感表达。”魏同学的感慨,赢得了两位同行的“80后”老男人连连称赞。
“这小子这顿饭真没白吃。”陈先生说完这句话,三人笑着离开了早餐店。
文字:蒋海涛
图片来源网络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