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饭碗”里装上了“生态饭”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封山禁采,涡阳县石弓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启转型路

“石饭碗”里装上了“生态饭”

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凿击声,一块青石在涡阳县石弓镇石雕艺人王志超手下逐渐变成了一头惟妙惟肖的石狮子,“做石雕一直是靠山吃山,没想到封山禁采以后,发展旅游业,不但端起‘绿饭碗’,石雕也随着游人的增多,变得更出名了。效益也越来越好。”谈起封山禁采以后的改变,王志超感慨良多。

石弓镇位于涡阳县东北部,因境内的石弓山而得名。石弓山海拔约70米,是周边唯一的青石产地,石弓石雕也应运而生。

作为石弓镇的名片,石雕加工企业有十余家。开山取石虽然带来了石雕产业一时的繁荣,但多年的开采也使石弓山变得满目疮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2016年,涡阳县政府和石弓镇依法封山,严禁采石,并陆续投入400余万元对山体进行修复保护,削坡清坡和植树造林。“当时听说封山,我一下就失了魂,感觉石雕生意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和王志超想的不一样的是,封了山,他的石雕生意却并没有受到影响。

“封了山,但不能断了企业的出路,于是政府出面引导各企业实行来料或半成品加工,虽然石材成本提高了,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也促使石雕企业更珍惜石材,进而改进工艺,提高产品价值。”石弓镇人大副主席张爱民说。

“现在除了采购青石,我还会购买汉白玉、花岗岩等多种石材,不仅石料种类更加丰富了,而且在创作的时候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效益不仅没受影响反而越来越好。”王志超说。

其实,石弓镇不仅有石弓山,还有嵇康墓、陈抟卧迹、遗履桥、万宝泉等文化旅游资源。封山禁采之后,石弓山的环境变好了,时不时会有游客前来休闲玩乐。石弓镇也抢抓新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启绿色转型之路。

为做好绿色发展文章,石弓镇政府整合嵇康墓、陈抟卧迹、遗履桥、万宝泉等旅游资源,打造包河生态景观带、石弓山、桃花岛等多个旅游景点及“百花山谷”等一系列旅游打卡地,成功申报了省级湿地公园和省第九批“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

今年春节,石弓山、桃花岛、包河湿地公园等景点游人如织,广受好评。据不完全统计,石弓镇春节期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其中桃花岛、玉体山庄、明珠家园、江南小院等农家乐接待聚餐游客就超过2.5万人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下一步,石弓镇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千年古镇、省级湿地公园项目落地实施,强力推动百花谷、王浅张楼生态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文旅强镇”。

“我打算建一个非遗石雕艺术馆,展示石雕艺术及民俗文化,让游客们游玩的同时,了解石雕发展历史。这波旅游热,我也来蹭一蹭。”王志超笑着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