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展沟镇苏湾村位于我市的最南部,与淮南市凤台县接壤,苏湾烈士陵园就坐落在该村侯小庄的西北。1948年,这里曾经发生过苏湾战斗和苏湾阻击战两次革命战斗,28位指战员在这里壮烈牺牲。
两位烈士长眠于此。
掩护战友渡河突围
据史料记载,苏湾战斗也称王早湾战斗。淮海战役前夕,当时的阚疃县新张集一带的战斗异常激烈。1948年8月24日,中共阚疃县大队和陶集区武装工作队三连为支援淮海战役,积极开展敌后工作,发动群众筹措粮款等军用物资。
我方在王早湾一带活动时,被国民党第八绥靖区颍上指挥所五十四师侦悉,遂以优势兵力突袭王早湾,对三连形成合围之势。当时我方武装工作人员共计83人全被压缩到王早湾村,三面受敌,东面则是西淝河,情况十分危急,县大队领导决定从东面渡河突围。陶集区武装工作队三连指导员黄彦清带领一排,以猛烈火力向西突围把敌人的火力和注意力吸引到西边,二排、三排乘机向东冲出包围并渡河突围。而指导员黄彦清和一排排长钟清华等28人在渡河时,由于多人受伤,以及水草缠绕,全部壮烈牺牲。后来,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28名烈士被埋在了庄西北的荒草地里。
据史料记载,这次战斗是当时发生在阚疃县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日前,记者前往苏湾村采访时看到,村里的老房子外墙上,至今仍保留着当年苏湾战斗时留下的弹孔,犹言当年战斗之激烈。
阻敌支援淮海战场
苏湾阻击战发生在1948年11月8日。据史料记载,当时,蒋介石为挽救淮海战役败局,派黄维率十二兵团10万余人北上淮海战场。我豫皖苏分区侦知敌人动向,遂命十二团于次日拂晓赶到西淝河北岸,待敌半渡时将其歼灭。
十二团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迅速构筑工事,并派骑兵和侦察员到河南岸侦察敌情,刚从桥上来到南岸,就与敌前部遭遇发生战斗。在北岸二营五连猛烈炮火的掩护下,侦察人员边打边撤,退回北岸。这时敌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向十二团二营阵地进攻,企图牵制二营支援一营;另派一个连向十二团一营右侧迂回,企图包围一营。二营抽出的一个连隐蔽地插到背后,配合骑兵,将其击溃,敌人第三次进攻被粉碎。下午2时许,敌以密集的炮火作掩护,用一个团的兵力发动第四次进攻,当敌距十二团指挥所约200米时,团直炮兵连、重机枪连、警卫连和三营一齐射击,敌伤亡惨重,千余人龟缩地面不敢抬头。这时,全团发起反冲锋,敌人仓皇溃逃,撤回西淝河南岸,败走颍上县城。
此次阻击战历时七八个小时,歼敌200余人。十二团在战斗中英勇顽强,打退了5倍于己的敌人,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
两位烈士长眠于此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有烈士后人把长眠于此的先烈遗骨迁回故地安葬。目前,苏湾烈士陵园仅留下了黄彦清和钟清华两位烈士的遗骨。
采访中,记者在苏湾烈士陵园看到,虽然陵园规模不大,但干净整洁,树木郁郁葱葱,进门的右侧,就是两位烈士的墓地。
黄彦清烈士和钟清华烈士的坟墓及墓碑分列左右,中间一块略大的纪念碑上,刻着王早湾战斗的简介。墓地后面是一座建立在高台上的“泰山亭”。据介绍,26位烈士的遗骸被迁走后,当地政府将烈士墓群原址的土堆积起来,修建了亭子,以做永远的纪念。
2021年省公安厅第八批选派干部张津瑞到利辛县展沟镇任职后,争取26万元资金再次对陵园进行了修缮。如今,苏湾烈士陵园被批准为利辛县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亳州市第三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