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促城 向“新”而行——亳州高新区产业发展纪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暮春时节,万物生长。

走进亳州高新区,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连片成群。在已投产的项目厂房里,人来车往、机器轰鸣,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但对于亳州高新区来说,却是一座产业新城加速崛起的流金岁月。

在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盒盒新鲜出炉的“葛酮通络胶囊”不断下线等待发往全国市场。

“高新速度”不断刷新

4月13日上午,在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盒盒新鲜出炉的“葛酮通络胶囊”不断下线,随即便被打包装箱,等待发往全国市场……

“葛酮通络胶囊是我们九方制药的拳头产品,是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历经12年共同研发的中药二类新药,被列为国家‘九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十一五’期间国家中药创新产品’等。该产品仅单品销售额就占据了我们企业全年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大勇告诉记者。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亳州高新区的“老牌”企业,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可以说见证了亳州高新区中医药产业的成长。

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一直专注于治疗慢病、疑难药物的研究与生产。在入驻亳州高新区后,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实现了由传统药材种植、销售型企业向创、制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变。

“求稳不是我们的目标,创新才是。”路大勇说,“我们公司每年都会投入至少上千万元的经费用于研发。目前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已拥有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清热解毒抗流感和补益类4个领域的20多种治疗药物,包括两个在研究的一类新药、两个二类新药、两个三类新药和两个四类新药,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品体系。”

路大勇说,“入驻高新区后,从二期工程征地到投产,高新区都实行现场专人督办,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让企业开办者无后顾之忧,专心投入到生产中。2022年,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实现销售额2.88亿元,2023年有望突破3.5亿元。”

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的成功不是个例。在亳州高新区,除了一些“老牌”企业,一批又一批以中医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相继落地,使得“高新速度”不断被刷新。

“磁场效应”日益凸显

4月13日上午,在安徽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全自动生产线上,一颗颗中药胶囊正被分装到药盒中……“在这里,每天至少12万盒不同种类的药品,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安徽雷允上政策事务部经理张超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2020年,江苏雷允上药业集团全资收购了位于亳州高新区的安徽誉隆亚东药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安徽雷允上,并将这里作为雷允上药业集团在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生产基地。

“雷允上入驻亳州一方面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是感受到了亳州市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决心和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的热情。”张超说,有了环境支持,合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收购当年,安徽雷允上便驶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年销售收入4.3亿元,上缴税收4942万元。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上缴税收8061万元。根据规划,雷允上药业集团不断加大对安徽雷允上的投资,将更多优质品种转移到亳州生产,预计公司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预计公司2023年销售收入超7.2亿元,2025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5亿元。

“墙内的事情我们企业管,墙外的事情政府帮我们办。”张超说,亳州高新区深入了解和帮助我们解决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兑现了一系列招商、安商的优惠政策,党员干部主动为企业提供全程化代办、保姆式服务,“作为企业,我们在这里只需要一心一意搞发展就行了!”张超说。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做强主导产业才能点燃发展引擎。

2015年9月,亳州高新区获批安徽省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我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近年来,亳州高新区陆续招引了一批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实力企业,聚集了华润三九、中国中药、苏州雷允上、修正药业等上市公司和全国百强中药企业数十家,中药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磁场效应。

产业新城加速崛起

亳州因药立市,亳州高新区因药而兴。

近年来,亳州高新区以科技支撑发展,走“科技+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着力推动传统中医药饮片类企业转型升级,从招引中医药头部企业与培育整合本地企业两方面下功夫。优先保障要素资源,优先支持中药提取、配方颗粒、中成药企业,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集聚,为亳州市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十年的发展数字或许可以说明一切。

2013年,亳州高新区共有以中医药制造业为主的“四上”企业79家,实现营收71亿元。

十年来,沧海桑田,乘着发展的“东风”,亳州高新区率先融入区域开放协同发展格局,探索开放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汇聚和利用创新资源与要素,吸引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落地转化,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落地发展,推动亳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到2022年,亳州高新区已拥有以中医药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四上”企业360家,年均增速26%,实现营收766亿元。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亳州高新区“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奋进。

十年来,亳州高新区立足本地中药材种植、中药材流通等集聚优势,优先支持中药提取、配方颗粒、中成药企业发展,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传统中药饮片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链条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促进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新城的深度不断拓展,亳州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亳州高新区把经济着力点放在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明确产业发展优先顺序,引导各类资源向主导产业集聚发力,补齐中成药、配方颗粒等产业短板弱项,延伸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产业长板强项,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紧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被列入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试验区战略机遇,大力开展园区合作共建,积极对接沪苏浙地区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向亳州倾斜,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企业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改善营商环境之功。近年来,亳州高新区全面创新开展“01237”工作法和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工作机制落细落实。2022年收办问题1422个,办结率99.92%;省市领导“新春访万企 助力解难题”交办问题60个,全部办结;市、区两级“优环境、稳经济”交办问题29个,全部办结。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未来,亳州高新区将继续紧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被列入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试验区战略机遇,高水平与沪苏浙地区开展省际合作,坚持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以现代中医药和医药医疗器械、绿色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大健康和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以产促城,向“新”而行!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