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魏岗镇:移风易俗大礼堂演绎文明新风尚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结婚何必讲排场,带头树立新风尚……”日前,谯城区魏岗镇移风易俗大礼堂播放了电影《大喜迎门》,剧中的这句话,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

“以前看电影要跑很远的路,现在有了移风易俗大礼堂,方便多了。在这里不仅能看电影,还能经常观看一些文艺演出……文化生活真是越来越丰富了。”魏岗镇刘各村村民范冠华提到现在的生活感到很幸福。

据魏岗镇党委书记焦广春介绍,为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该镇2020年12月改造了刘各村的老村部,建成了魏岗镇移风易俗大礼堂。移风易俗大礼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配备了音响、桌椅等设备,设置了室内舞台、化妆间、休息室等,能够充分满足群众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和办理红白事等需求。同时,也为召开村民大会等各类会议、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提供了场所。

记者看到移风易俗大礼堂环境整洁干净,宽敞明亮,室内张贴着移风易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有关内容的条幅。

“移风易俗大礼堂没建设之前,村民红白事都是大操大办,摆阔气,攀比现象严重,一桌酒席动辄上千元,一桩事办下来至少要花费几万元。”焦广春谈起了往日的攀比风气感触颇深,“如今大家在移风易俗大礼堂办事,大礼堂负责提供宴席,每桌仅230元,整场办下来还能享受到500元的补助资金,既实惠又便民,深受广大村民欢迎。”

为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魏岗镇还组织各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嫁娶宴席标准和礼金标准,引导广大群众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动村民走出“人情消费”。通过宣传栏、广播、微信群,呼吁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号召广大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营造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和谐环境。

焦广春表示,接下来,该镇还将依托“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提高全镇基层文化活动服务质量,丰富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