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王兰(右)正在采摘桑葚。
亳州新闻网讯 “这个品种叫四季果桑,果实成熟了,不仅可以鲜吃,还可以酿酒,晒干后也是一种中药。”昨日,在谯城区淝河镇凡桥村的王兰桑果园里,望着新鲜硕大的桑葚挂满枝条,果农王兰高兴地说。初夏时节,淝河镇的千亩桑葚成熟,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桑葚、卖桑葚,一派繁忙的景象。
“熟透的桑葚是发黑的,汁水饱满,吃进嘴里口感香甜。”王兰一边不停地采摘桑葚,一边告诉记者,六年前,在镇里的引导下,当时作为贫困户的她开始发展桑树种植。靠着种植桑树和政府帮扶,王兰一家顺利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尝到了桑葚甜头的王兰,一直坚持种植桑树。“去年四亩地的桑葚一部分供游客采摘,一部分卖给了镇里的代收点,总共卖了18000元,刨去成本,纯利润也有万把块钱。今年的桑葚长得也很好,产量有保障、收入也有保障。”王兰说。
凡桥村党委书记尹安洋介绍,目前,村里的桑葚种植面积超过400亩,桑葚成熟后,就要马上采摘,不然就会落果,影响果农收益,于是村里统一为果农采购了800个果筐,同时,组织空闲在家的劳动力帮助采摘。
“销路不愁,有效益,我还会一直种下去。”王兰告诉记者,在桑葚产业上,以后她还想进一步开展初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收入。
在淝河镇的李小庙村,桑葚种植大户马言臣正在往冷库里搬运桑葚。马言臣告诉记者,镇里委托他收购零散种植户销售的桑葚,新鲜的桑葚遇高温不易保存,为了保证桑葚的口感和品质,今年他建了一个50平方米的冷库,用以收购桑葚,到时候黄山的一家酿酒厂来统一拉走。
“今年桑葚的收购量预计有80吨,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每市斤1.4元来算,种植户收入还是很可观的。”马言臣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果农愿意种,镇里也有支持,桑葚已经成为淝河镇的特色产业。”淝河镇人大主席贾伟介绍,2015年以来,淝河镇精准把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桑树等特色果蔬种植,采取技术指导培训、政策补贴、政府帮助推介销售等形式,发动村民种植桑树,为解决桑葚销路问题,镇里与外地企业签署桑果收购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引进桑蚕养殖一体化技术,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