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过后,气温翻着跟头升高,农田的麦子也由青涩逐渐泛黄,颗粒日渐饱满起来。用父亲的话说,叫一天一个样儿。
再过十天半月,就到了麦子抢收的时候了。
收割机被擦拭得焕然一新,磨刀霍霍地犹如临上场的战士。空气中飘荡着紧张的气氛。
每到这个关口,父亲的脸上就会变得异样紧张,他背着手,顾不得太阳火辣辣地炙烤,杵在田头,头仰望着天空,一站就是老半天,像一棵松。
到地里去的,可不只是父亲,很多农民都聚在这里,他们预测着今年的收成,蹙眉仰望着天空。
起初,我总是问母亲,他们守着麦子是怕别人偷走吧!母亲笑笑说,是,是怕天上跳下偷麦贼来,祸害我们的麦子。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父亲他们守的不是小偷,而是在这静观天象,生怕这几天天气出现不测。记得有一年,麦子就要收获的那几天,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还伴有冰雹,尽管只是几分钟的鬼天气一扫而过,地里的麦子还是损失了不少,许多麦子被打得七零八碎,人们哭丧着脸,纷纷落泪。
那时候,收麦子都是用镰刀,要一刀一刀割好,再打成捆儿装车拉到麦场里去,暴晒几天最后装包拉回家去。整个过程繁琐冗长,要持续半个月左右。所以那时候人们也最害怕出现恶劣的天气,一年的收成就在这几天里。
所以农村收麦子也叫抢收,不抢,生怕出现变天。
如今好了,收割机“突突突”一会儿就收割一大片麦子,而且麦子颗粒直接就出来了,省了很多的事儿。但是,收割前,农民还是生怕出现意外。
不到颗粒归仓的那一刻,农民的心永远是忐忑不安的。
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农民的不易,他们勤劳勇敢,不怕流汗不怕苦累,面朝黄土背朝天,那颗颗粒粒的粮食就像他们的孩子般金贵。
麦田里他们守望的背影,像一棵松,似一座塔,倔强,勇敢,那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还蕴含了许许多多的辛酸在里面。
亚华纺织厂里没有员工宿舍,女工刘亚萍和她老公在外面租房子住。前几年,厂外的小卖部旁边有个开水炉,打一瓶开水要三毛钱。刘亚萍算了一下,一个月打开水都要几十块钱,她想从厂里打开水回出租房用,但厂里有制度,不让带开水瓶。刘亚萍灵机一动,不让用开水瓶,我就用杯子总可以吧!
因为纺织工厂的温度高,每个工人都有一个大杯子,刘亚萍的杯子可以装3000毫升水,抵得上一只开水瓶了。她每天下班的时候,在工厂里装满一杯水,提着回去,门卫也睁只眼闭只眼。其他员工看到刘亚萍从厂里带开水,也纷纷效仿。
后来,小城为治理环境污染,把小卖部旁边的开水炉关了。这下刘亚萍她们堂而皇之地把开水杯换成开水桶了,尤其是天冷的时候,有人居然提着大水桶到厂里打开水。工厂主管看到了,特意重新张贴了一张通知:即日起,禁止从厂里带开水回去。刘亚萍那天带开水的时候,正好被主管看到,主管说:“你们再从厂里打开水就罚款,每次十元。”刘亚萍有些生气,“主管,如果咱们厂里有宿舍,有热水,我们也愿意住厂里,一个月还能省几百块钱房租呢。”刘亚萍的话让主管无法反驳了,他叹了口气,“不让你们带开水,也不是我们小气,我们也是担心你们的安全问题。”
“主管,我们的宿舍离工厂这么近,能有啥问题,再说就算出点问题,我也不会给您添麻烦。”主管也是打工的,他能理解工人都是为了省下一点电费,他也知道外面的电费一块多钱一度,农民工夏天都不舍得用空调,更别说用电烧开水了。最后,主管还是叮嘱一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都要注意安全。
没想到真被主管说中了。有一天下班后,刘亚萍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带着开水。她在转弯的地方为了躲开直行的一辆电动车,只好紧急刹车,没想到开水桶倒了,开水烫到刘亚萍的脚,她当时忍住痛,慢慢从电动车上下来,坐在马路边就哭着给老公打电话。她老公看到她的脚被烫得肿起来了,急忙把她送进医院。这下刘亚萍也不能上班了,她打电话给主管的时候,只说自己摔倒了,没敢说是被开水烫伤了。
主管匆匆忙忙赶到医院,他看到刘亚萍的脚,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一次,主管没有骂刘亚萍,他皱着眉头说:“你好好养伤吧!”
等刘亚萍脚好之后,去厂里上班的时候,发现工厂大门口贴了一张通告:即日起,任何人不允许从厂里带开水回去,违者每次罚款一百元。刘亚萍看了看通告的日期,正是她摔倒的那天晚上。她看了看通告,又看了看自己的脚,低着头,慢慢地朝车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