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善良叫见己不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刚修过不久的高跟鞋后跟皮垫又掉了一只。想想当初那个修鞋匠拍着胸脯夸下的海口:“我保证你鞋子穿烂了,这鞋跟垫子都不会掉。”我就有点生气。周末,我带着鞋子,去找那个修鞋匠,让他给我重修,并准备责怪他两句。

修鞋摊摆在一处公交站台旁边的树荫下。隔着马路,我发现修鞋摊已经摆上了。不过,摊位上原来的三轮车,却换成了一个大半人高的长方体铁皮柜子,也没看到往常坐在三轮车上的那个四十来岁的腿有残疾的修鞋匠。

过了马路,转到铁皮柜子后面,才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师傅坐在马扎上。这师傅我认得,以前找他修过鞋,但他原本的摊子并不在这地方。

“修鞋吗?”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问。

“嗯,怎么换人了?原来那个修鞋的呢?”我有点好奇地问。

“他呀,你找不着了,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走了两个多月了。”

“他年龄并不大呀,生病吗?”我顺着他的话问。

“具体原因不太清楚。鞋子哪坏了,拿来我看看。”

听了他的话,我有些伤感,气也消了,从袋子里掏出那只坏了的鞋子给他看。他看了说:“原来他只用胶粘的,没上钉,怎么能牢固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旁边的工具包里,找出一次性筷子粗细的小木棍,截了半寸左右的四段,熟练地敲进鞋跟上自带的四个小孔里,然后抹上胶,把鞋跟垫放上,又在孔洞部位,钉上了鞋钉。接着,他又拿出小錾子,顶住钉帽,用锤子砸了砸,说:“把钉帽砸进去,走路就不会响了。”

他把修好的鞋子放在身边的地上,对我说:“把那只也拿来,我给你加固一下。”我递给他,他也加了钉子。不一会就弄好了。

我问他多少钱。他说,这次不收钱了,因为上次他没给你修好。

我说,上次没修好,又不是你的责任,不收钱怎么行呢。在我的坚持下,他才象征性地收了三块钱。

离开他的摊子,我竟有些感动,想起《格言联璧·持躬类》中的句子:“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修鞋师傅的见己不是,是一种难得正直的善良。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