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网络乱象,不仅要整治“制造传播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等行为,还要重视半真半假乱象,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危害很大。对这类乱象,要做到“揪”“纠”“究”,加大整治力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前后,某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所谓介子推的最后一首诗的故事。介子推和晋献公的故事是真实的,但诗却是假的。因为春秋时期,还没有七言诗。但多个内容创作者,却轻松获得点赞过万。
这类短视频,半真半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更重要的是,它们往往还披着正能量、国学经典、人生语录的外衣。与“制造传播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等行为相比,看似没有什么危害,其实不然。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亿,占网民整体的96.5%。这其中,还有大量的未成年人。这类内容,即使看到的人有十分之一选择了相信,危害也很大,尤其是未成年人如果相信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将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对半真半假网络乱象,要“揪”住不放。要紧盯短视频平台、热搜热榜等重点流量环节,针对暴露出来的错误、问题、苗头,要紧紧“揪”住,该删除的删除,不能听之任之。
对半真半假网络乱象,要勇于“纠”治。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清朗网络空间,必须真假分明。这其中平台要发挥应有作用,要利用网友留言、举报等,勇于“纠”正错误,如果为了流量,坐视不管,会给不明真相的网友造成“网上一直都有,这是正确的”的错觉。例如:“介子推的最后一首诗”此类内容,也有不少网友留言,指出其错误,但其还是堂而皇之挂在网上。
对半真半假网络乱象,要用实招、出重拳,从严整治一“究”到底。对因对半真半假网络乱象造成严重后果的平台和内容创作者,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内容创造者,该道歉的道歉,该禁言的禁言;对平台,要把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整治半真半假网络乱象,工程浩大,不仅要从严从紧,更要长管长严,让半真半假网络乱象失去生存空间,共同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杨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