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一饭 皆有情怀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董宇辉卖大米的时候说:“我没有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我没有带你去看过沉甸甸地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稻穗,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可以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

我看过之后忍俊不禁,原来小小的大米还可以说得这样有诗意有情怀。跟吃有关的事往往充满烟火之味,而烟火与诗意常常是并列项,我们常说“一半烟火一半诗意”。仔细想想,烟火与诗意完全可以完美相融,诗意中有烟火的稳妥,烟火中有诗意的情怀。一日三餐,是每个人最普通的日常。一个人活得再乏味粗粝,也少不了一日三餐。因为太过日常,让人觉得其中发掘不出什么更丰富的内涵。我们好像很少想到,三餐饭与情怀有什么关系。

其实,我们吃的每一餐饭里面都有食物之外的内容,也有比吃饱更有深意的内涵。

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总是边吃边聊。父亲平时特别喜欢高谈阔论,吃饭的时候也不闲着。他吸溜一口面条,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然后对我说:“小子,知道今天的面条为啥这么香吗?”我从大海碗中抬起头来问:“为啥?”“因为用的是新面粉!芒种过后收麦,收完麦子磨出新面粉。新面粉里有土地里的味道,特别新鲜……”接下来,父亲开始给我讲关于节气、耕种、收获之类的事。他一边讲,我脑海中便浮现出广袤的原野上的劳动场面。那样的场面,又让我生发一系列联想:比如一株麦子的成长过程,或者麦子成熟时麦田的气息。这样想着,我觉得面条果真是香,新面粉里确乎有父亲说的“土地里的味道”——应该是有土地、阳光、雨露带给粮食的清新之气。

现在想来,我和父亲吃饭的时候,无意间就把一餐饭吃出了情怀。

一餐饭的情怀是什么?我觉得是吃食物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各种丰富滋味:除了饱腹之外,最主要的是食物引申出来的各种美好体验。就像我开头说的,董宇辉赋予了大米一种美好的诗意和情怀。当然,把一餐饭吃出情怀来,还包括带着情怀经营每一餐饭。

我想起前几天看同事小吴在朋友圈晒她为儿子准备的生日宴:她把绿色蔬菜烹制出来的美食叫作“健康成长”,把一道清炖鸡叫作“展翅高飞”,把一道大鱼做的菜叫作“鱼跃龙门”……朋友圈里,大家都被小吴的创意打动了,纷纷点赞。这样的生日宴,是一位母亲带着情怀准备的,她把满满的爱与期待都融入其中。这样的一顿生日宴,想必她儿子吃起来会觉得别有风味。我的妻子也是有心人,她做菜的时候讲究各种搭配,力求餐桌呈现出和谐之美。坐到餐桌前,我常常会觉得心生愉悦,继而生出人间值得的幸福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美食吃出情怀来。把美食的内涵发掘出来,尽量延展美食的外延,这样都算是把一餐饭吃出了情怀。食物的情怀,包括的范围太广了,说大了是类似“饮食文化”的内容。不过我们普通人过日子,无需以“文化”的高度来要求自己,只需用点小心思,便可以让一日三餐更加色香味俱全。

一日三餐,春夏秋冬。把每一餐饭吃出情怀来,我们的四季和一生,除了温暖静好,还会诗意盎然。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