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果飘香 惹人“萄”醉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游客在采摘葡萄。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在谯城区古城镇闫庄迎欣种植家庭农场的葡萄采摘园内,一些游客正在采摘夏黑葡萄。    

“俺家7岁的女儿很喜欢这里的葡萄,个大,水分多,又甜,这是我们第二次来了。”正在采摘葡萄的游客张闪闪说,她家是附近闫庄新村的,离这里只有2里多路,过来采摘很方便。现在放暑假了,她就带着女儿过来,让孩子体验采摘的乐趣。    

“暑假开始以来,每天前来采摘的游客是以前的两倍多。”农场负责人张俊学说,他这3棚葡萄都是夏黑,属自然生长的“懒”葡萄,不用套袋、不用抹药授粉、不用化学药剂除虫、除草等,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目前,他的夏黑葡萄主要销往阜阳、太和等地。    

2020年,张俊学返乡创业。当年,他流转12亩土地,建了3棚阳光大棚,种植夏黑葡萄。“我以前在浙江嘉兴打工时,学到了夏黑葡萄种植技术。恰逢春节期间村干部上门随访,了解到了谯城区相关返乡创业的政策,于是就返乡发展阳光大棚葡萄种植。”张俊学说。    

张俊学说。他的夏黑葡萄,每亩能产6000多斤,一般是每年的6月初上市7月底结束,正常年份,他这3棚夏黑年收入约20万元。“在家创业既能照顾父母又能照顾孩子,这才是最幸福的。”张俊学说。    

“每年我的葡萄在施肥、蔬果、抹杈时,都要聘请周边10多名村民做零工。”张俊学说,他们每年支付零工工资5至6万元。对于周边来学习葡萄种植技术的,他都是无偿地教他们选苗、移栽、田管等。他常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近年来,古城镇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基地+休闲”的方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拓展销售渠道等,大力发展葡萄、草莓、桃等特色“甜蜜产业”,着力打造集休闲采摘、民俗体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