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空调、风扇是人们的生活“刚需”,而这些电器都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电能作为动力。为了保证千家万户正常用电,供电抢修人员冒着酷暑奋战在一线,尤其带电作业人员,更是穿着像“棉衣”一样的绝缘服,在高空开展各种带电作业。
一瓶冰水一饮而尽。
“里外三层”像穿棉衣
日前,在亳州高新区世纪城小区东南角,两台黄色斗臂车停靠在非机动车道上,两边拉起了隔离带。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冯光明告诉记者,他们当天的工作任务是带电安装10Kv配网联络开关。
冯光明介绍,作业点的北侧是园艺变电站,南侧是仙翁变电站,两个变电站引出来的电线在此交汇,但并未联结在一起。一旦一侧变电站停电,另一侧的变电站无法向其供电,不利于电网稳定运行。联络开关的作用就是将两者联结在一起,关键时刻互相“支援”送电。
“汤王大道作业段两侧分布着多个小区和机关单位,一旦断电,这么热的天,必将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冯光明说,因此,他们决定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施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完成联络开关安装。
带电作业需要做好安全防护。不过,当记者看到配电带电工穿戴整齐防护服时,还是感到很惊讶。绝缘衣、绝缘披肩、绝缘手套、护目镜、安全帽,除了这些能看到的,工人里面还穿着长袖棉质工作服。
配电带电工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像是穿着棉衣一样。“就算天气再热,工作服也是必须要穿的,这是安全规定。”冯光明一脸严肃地说,带电作业危险系数高,不能有一丝马虎。
工作服能拧出水来
刚刚从绝缘斗上下来的马栋栋满头是汗,他迅速脱掉绝缘衣,跳下工程车,拧开一瓶矿泉水,一口气喝完。记者注意到,马栋栋身上的淡蓝色工作服已经被汗水完全浸透。
绝缘斗上放的有矿泉水,但对配电带电工来说,常温矿泉水并不解渴。因此,他们从斗臂车上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冰镇的矿泉水一饮而尽。
作业当天,气温高达36摄氏度,而绝缘斗上作业温度更高。“上面的温度起码比地上高四五摄氏度,而且还要忍受太阳直晒的‘烤’验,其中的滋味可想而知。”马栋栋说。
马栋栋站在阴凉处休息,阵阵微风吹来,原本湿透的衣服此刻格外清凉。他用手拧了一下衣袖,水滴成线,不停地往下跑。
刘登是马栋栋的搭档。“带电作业时,一个很大的困难是护目镜起雾。”刘登说,护目镜是防止作业时电弧伤到眼睛,因此一刻也不能摘下,他只能用手指伸进去不停地擦拭,“我以前买过防雾喷剂,效果很有限”。
短暂休息后,马栋栋和刘登再次返回绝缘斗。150公斤重的联络开关在机械臂的吊装下,被送到预定安装位置。两人不停地指挥另一名配电带电工操作机械臂,来回调整联络开关的位置,不时还要动手移动联络开关。
在狭小的绝缘斗里,他们穿着那么多的防护服,想要挪动那么重的联络开关,难度可想而知。
“光一个防护披肩至少2公斤重,而且毫不透气,再加上带电作业时,精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对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马栋栋说。
汗水守护万家清凉
带电安装一个联络开关需要三个多小时,带电作业班准备了大量的矿泉水和冰水,“整个作业下来,我们每人大概要喝五六瓶矿泉水。”马栋栋说。
“为了能让配电带电工有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我们以前购买了降温衣,先在冰箱里冷冻,作业时穿到身上。”冯光明说,这个方法确实能降低体温,但大家后来都不用了,担心一冷一热容易感冒。
既然带电作业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停电作业呢?冯光明说,过去他们一直都是停电作业,但频繁停电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造成企业停工停产,因此从2011年开始,他们就尝试带电作业,保证供电稳定运行。
目前,带电作业已成为供电安装、抢修的主要作业方式,停电现象越来越少,群众用电获得感越来越强。今年上半年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共带电作业2061次,同比增长24.92%。
“我们多‘带电’作业,群众就能少停电。我们愿意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千家万户的清凉。”冯光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