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早些年,亲戚们有时聚在一起,闲聊天,提起兰姑姑,都说她实诚,没心眼儿。按说老实人本是令人发自心底喜欢的,可是大家言语间流露的却是瞧不上,还有几分怜悯。

大家总是喜欢那些嘴甜的,伶俐乖巧的,精明的,玲珑剔透的,在我们小镇,这样的叫有心眼儿。小镇人赞美一个人,就用一个字:精!记得有一亲戚讲自己的女儿,说别人夸赞她是人精,言语间充满了欣赏和自豪。

按辈分,这家亲戚的女儿,我也要喊姑姑呢。这个姑姑常来我们家找大姑姑,大姑姑在县城上班,她想让大姑姑帮她在县城找一份工作。她待人亲切得很,可是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她的话,她的动作,看上去很热情,就是感觉假。尤其她讲话时,时不时要眨下眼睛,仿佛在对你说很重要的秘密。这个姑姑如愿以偿跟着大姑姑去了县城,奶奶却悄悄嘱咐大姑姑,她比你精多了,以后和她相处起来,你也得多长点心眼儿。

和精的人待在一块儿,是一件累心的事情。我和奶奶都更喜欢兰姑姑,简简单单的,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兰姑姑是大爷爷的小女儿。大爷爷大奶奶都不在了,兰姑姑的三个哥哥都成家了,各有热乎乎的小家庭。兰姑姑就常来我们家,把奶奶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帮奶奶做饭干活。兰姑姑话不多,总是低头忙,扫地,担水,洗衣,一刻也不闲着。我们和她聊天,让她歇着,可还没说两句就又站起来干活去了。奶奶也待兰姑姑好,换季时家里人不添新衣也得给兰姑姑添,只要做了好吃的饭食,兰姑姑吃了她才心安。

兰姑姑出嫁时,奶奶拿出多年的积蓄,和兰姑姑的三个哥哥一起为兰姑姑置办了小镇最丰盛气派的嫁妆。

当别人说兰姑姑傻时,奶奶从不说什么,只是笑笑,默默地走开。长大后,我才明白,一个人的精明,也可能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双刃剑,而一个老实的人拿出自己的诚意待人处事的时候,反而会收获好福气。正是人们常说的“傻人自有傻人福”。

那个被称为人精的姑姑,早已和我们家疏远了,后来也不曾来小镇看望过年迈的奶奶。

倒是兰姑姑,嫁到了另一个县的镇子,离我们镇有百十里地,却隔一段时间就回小镇看奶奶。每次来,从不把自己当客人,像从前一样忙着帮奶奶干活,给奶奶做饭洗衣。用奶奶的话说,兰丫头呀,比她那几个亲生的丫头还知道疼人。而这些,兰姑姑从来不在面子上做文章,她不会那些虚伪的客套,只知道实实在在地对人好。

多年来,兰姑姑一直记着我喜欢吃她做的韭菜鸡蛋盒子,不管家事再繁忙,她都会种两畦韭菜,邀我回去一起吃顿饭,浓浓的小米粥,搭配着清新味美的韭菜鸡蛋盒子,简单朴素里却蕴含着令人妥帖眷恋的味道。

有时候,我忙着事情,抽不开身回去,兰姑姑怕我错过韭菜最鲜嫩的光景,就把韭菜择得干干净净的,小心地护着,转几趟车,送到我家。舟车劳顿的,她到了也不歇着,一头扎进厨房给我们做起韭菜鸡蛋盒子。这样的情谊,大概总是母亲对女儿才有的,而兰姑姑对人的好,就是这般的发自肺腑。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读杜甫的这句诗,总要想起兰姑姑。兰姑姑以她泥土一样的朴实,春风一样的亲切,赢得了我们对她的喜爱,而她也以朴素实在的方式表达着她的善良和对周边人的爱。

现在,亲戚们再提起兰姑姑,都说她是有福气的人。丈夫忠厚老实,公婆待她如女儿,自己的儿女孝顺争气,真是家庭美满幸福。言语间又满是赞扬了。

兰姑姑其实是不幸的,早年就没有了父母的爱护和疼爱,可是她并没有坠入人世的孤寂和薄凉,而以真诚和朴素,以善良和勤劳,为自己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爱。

人生漫漫,终会是简单朴素胜过了精明算计。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