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酒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村里来了收破烂的,老远就听见了叫喊声:“有鸭毛、瓶子、废铜烂铁拿来卖喽。”虽然是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但依旧声如洪钟。

乡下人会过日子。用过的废纸盒子、塑料油壶、破盆烂铁还有晒干的鸭毛,积攒起来都能够再次被回收。我家也积攒了许多“宝贝”,堆在院子的角落里。于是,我将那位老人请进来,在一堆“废墟”里寻“宝”。一捆纸盒子、数十个塑料壶、几把破剪刀……如数尽收。我的眼睛瞥到了一堆绿酒瓶,正准备拿麻袋装了,老人说,玻璃不值钱,又沉,现在都没人收了。听了老人的话,我忽然想起来童年的酒瓶子。

童年时期,酒瓶子对我们来说可是好宝贝。小学时,学校门口开了一间小卖部,里面摆满了各种了糖果、酥饼、汽水。每到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会拿对绿酒瓶去小卖部里换零食,那个时候一个酒瓶子可以换两角钱。

父母商量着要盖一间小院子,有段日子家里经常会来泥瓦匠。每次放学回家,母亲就烧好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红烧鸡、清蒸鱼、青椒炒肉……都是我们平时吃不到的。泥瓦匠们洗了手开始入座吃饭,母亲笑意盈盈拿来酒水招待。炎热的天气,人容易中暑,母亲就将啤酒用桶吊在井里,只等吃饭的时候提上来。我端着饭碗看着瓦匠们举起酒瓶子咕嘟咕嘟一顿畅饮,心中生了主意。母亲清洗碗筷的时候将这些空酒瓶收集起来堆在墙角,一周过后,酒瓶子越来越多。

一日,我趁着母亲在收拾饭桌,偷偷拉来弟弟,并将一对空酒瓶塞进他的书包里。装了酒瓶的书包像面包一样鼓鼓囊囊的。我告诉弟弟,酒瓶子可以拿到小卖部里换成零花钱,买来卡片和小水枪,并嘱咐他不准将这件事情说出去。弟弟年纪幼小,不认识钱,但听到有自己喜欢的卡片,便欣然答应了我的要求。趁着母亲午睡,我将弟弟的书包偷偷提到屋外去藏好,等上学的时候再让弟弟背上。母亲收集那么多的空酒瓶,少几只也很难发现,我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庆幸。

一次,正当我装好一对酒瓶,将书包挂在弟弟的肩上,准备下楼时,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我们面前。我吓得大气不敢出,弟弟更是惊慌失措。母亲拍了拍弟弟鼓鼓囊囊的书包,严肃地问里面装了什么。弟弟红着脸支支吾吾回答,小手紧紧地捏着衣角。母亲气不打一处来,扯下弟弟的书包,一把拽过来,几个响亮的巴掌让弟弟的屁股开了花。母亲边打边问:“小贼,下次还敢偷吗?”弟弟边哭边喊:“我再也不敢啦!”原来母亲早就发现酒瓶子少了,心里疑惑,暗中盯了我们很久。

到了晚上,弟弟的屁股上还留着几个红肿的巴掌印。弟弟始终没有向母亲告发我,还替我挨了打,我内心愧疚不安,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夜里,我悄悄爬起来走到弟弟睡觉的小床边,问他还疼么?弟弟努努嘴,挤出一个温暖的微笑安慰我说早就不疼啦。

许多年过去了,我们都长大了,绿色的空酒瓶子也不值钱了。那段偷酒瓶的经历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成了一段有趣的回忆,还有弟弟袒护我的姐弟之情,每次想起,都倍觉暖心。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