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品牌赋能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创建工作综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党建领航·益企蓬‘亳’”惠民惠企优环境服务集市活动中,41家涉企单位、金融服务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的180余名党员业务骨干现场集中“摆摊”,免费提供138项特色服务项目,接受450家非公企业各类咨询建议1400余次,发放各类惠企政策资料7600余份……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双创两提升”工程,大力创建“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从制定党建益企政策、开展党建益企行动、建强党建益企支部入手,全方位汇聚促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良好局面。

“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创建以来,我市已成功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4530次,服务党员群众7.2万人次,帮助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落实政策奖补4500余项,帮助融资8.34亿元,帮助解决用水、用电、招工等问题3850余个。

2 月 10 日,亳州市“惠民惠企优环境服务集市活动”举行,现场热闹非凡。(资料图片)张延林 摄

100条政策清单暖企惠企

市委组织部、市委非公工委开发了政策需求问卷调研小程序,组织开展线上调研活动,分类征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政策需求及意见建议。组织市委非公工委各成员单位结合“五个一批”活动、党建工作指导员结合“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聚焦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最关心的问题、最渴求的政策、最突出的期盼,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共收集政策需求和意见建议120余项,涉及职能部门21个。

在收集政策需求和意见建议基础上,我市科学制定政策。市委组织部、市委非公工委按照省级、市级、县(区)级“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获评对象,党组织健全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纳入平台管理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五类,对应建立A、B、C、D、E类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名录,围绕征求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需求清单,指导市委非公工委各成员单位分类制定相应惠企政策,由市委组织部汇总梳理后,再开展“一对一”会商协调,多轮次征求意见、完善修改,在满足市场竞争公平性条件下,制定了“党建领航·益企蓬‘亳’”政策清单100条。

在精准兑现政策上,我市建立健全政策落实机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对照政策清单,根据自身需要,主动联系对应职能部门和具办人,提出服务申请,职能部门对照A、B、C、D、E类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名录,严格审查资格条件,对符合要求的,明确专人对接跟进,在规定时间内兑现相应政策;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解释。市委组织部、市委非公工委加强全过程监督,对政策清单申报兑现过程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等情形的,及时督促提醒、责令整改。建立政策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处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反映的问题诉求,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完善,不断优化政策的落实效果。

“益企”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

我市充分发挥非公工委成员单位职能作用,聚焦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所需所盼,通过组建服务团、举办宣讲会和培训班、开通绿色通道等途径,常态化开展“益企”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市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联系开发区(乡镇、街道)制度,明确具体指导职责,深入开展“五个一批”主题行动,即走访一批非公企业、组建一批党群组织、挖掘一批先进典型、收集一批意见建议、解决一批实际问题,以服务发展实效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开展问题帮办活动,是开展“益企”行动的具体举措之一。我市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前哨作用,依托党建工作指导站,建立党建“益企”帮办服务站,健全问题收集、分派、解决、反馈闭环机制;深入开展“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组织全市500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派驻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及时收集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党建工作指导站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汇总研究问题诉求,积极会商解决,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问题诉求台账。全市党建工作指导员累计走访职工群众7.8万余人次,收集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333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2920余个。

“益企”行动的具体举措还包括开展服务集市活动。我市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41家涉企部门、金融服务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的180余名党员业务骨干现场集中“摆摊”,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群体提供138项特色项目“一站式”服务,集市“摊主”对企业咨询、反映问题逐一登记,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对于暂时难以答复或者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市委非公工委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建立职能部门承办、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办、非公工委督办的闭环办理机制,及时高效为企纾困解难。活动现场累计接受450余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各类咨询建议1440余次,发放各类惠企政策资料7600余份。

推动党员在生产一线打头阵

我市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机制,推动非公企业普遍建立党企联席会议、党群联席会议 “双联双会”制度,确保党组织对重大决策全程参与、全程把关。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决策、管理、经营、生产各个层面作用。建立双向互动考核机制,通过签订年度计划书、月度任务书、岗位责任书等方式,强化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目标引领,实现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

“益企”行动中,我市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在生产和项目一线打头阵、当先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学习身边榜样”“先锋示范岗”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党员职工技能比武大赛、星级评选、微创新、微发明等活动,广泛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金点子”等活动,帮助企业提高效益。引导非公企业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生产线上,创建党员示范线。

建立“双联系”制度,推行党组织书记联系企业骨干、党员联系困难职工,开展党组织“五必知、五必谈、五必访”活动,形成职工群众有话找组织讲、有事找组织帮、有惑找组织解的工作局面。建立党组织开门纳谏机制,通过开通书记热线、设立书记接待日、设置书记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建议。

引导党组织服务大局,积极参与中心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面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党组织与驻地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助力社会治理。组织党组织开展帮贫助困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常态化开展“三学两提”(学理论、学业务、学案例,提升党性修养、提升业务素质)活动,开设“主题课堂”“实践课堂”“微信课堂”等学习课堂。完善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做好发展党员和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坚持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助力党员成长。夯实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党群服务驿站,为党员职工提供服务。

“益企”品牌赋能高质量发展

自“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创建以来,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享受了政策红利和贴心服务,破解了一批发展难题。目前,已实际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4530次,服务党员群众7.2万人次,帮助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争取落实政策奖补4500余项,帮助融资8.34亿元,帮助解决用水、用电、招工等问题3850余个。

党建引领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党建工作内生动力也得到激发。“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创建以来,党建引领发展成效由“潜移默化”变为“显而易见”,大大激发了非公企业出资人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去年以来,我市新组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650个,同比增加20%;新组建群团组织1850个,群团组织覆盖率达88%,未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实现群团组织全覆盖。

同时,党员先锋作用有效发挥。“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创建以来,党员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一方面,各职能单位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帮帮团,设立党员助企先锋岗等方式,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机关党员干部在提供服务、助企发展中接受了党性锻炼;另一方面,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内部有效破解了以往党员不愿意亮身份、党员意识不强等问题,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显著增强。去年以来,我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有1000余名党员职工主动亮明身份,主动转接组织关系。

非公领域党建影响也不断扩大。“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创建以来,我市各职能部门积极主动作为,采用多种形式,了解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需求,破解发展难题,聚焦一个主题、多项活动联动开展,进一步密切了政企关系,优化了良好营商环境,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扩大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影响力。亳州市相关做法已被《光明日报》《组织人事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等30余家省级及以上媒体关注报道。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