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知识,你学会了吗?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冬季是各类灾害和事故的高发期和易发期。面对突发灾害,如何正确躲避?遇到心跳骤停、烧烫伤、骨折、大出血,如何进行救护?记者走访发现,懂自救、能自救、会救助的人占比不高,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很有必要。

志愿者在讲解心肺复苏技巧。

主动学习的人多了

“有人晕倒在地,上前救人第一件事要做什么?有人心脏骤停,怎样抓住急救‘黄金4分钟’?当生命遭遇到危险时,每一秒钟都弥足珍贵;当我们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时,在关键时刻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这是包朋朋每次开始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前,都会用到的“开场白”。包朋朋是市医疗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在市妇幼保健院从事行政工作。虽然在医院工作,但由于工作性质关系,他直到加入协会后才真正系统学习应急救护知识。

“加入协会后,我才意识到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要性。”包朋朋说,2020年他参加了市红十字会举办的救护员培训班,顺利拿到了红十字救护员证,能够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帮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应急救护知识。

2019年8月,一名年轻男子在市区陵西湖公园正常跑步时,突然倒下,现场没人会做心脏复苏,二十分钟左右医护人员赶到,人已经不行了。“如果当时有人及时为他做心脏复苏,这名男子非常有可能救治过来。”包朋朋惋惜地说。

记者采访时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学习应急救护技能。“家里有老人小孩,应急救护知识很重要,希望在关键时刻能用学到的技能帮助家人和他人,为生命争取更多的生存希望。”参与过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的市民王先生说。

多种宣传形式相结合

每年,我市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学校、公益组织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知晓度和群众应急救护水平。

近日,市中医院在古井悦湖城小区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活动,医务人员为小区居民培训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让小区居民掌握常见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社区居民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能力,受到居民欢迎。

“除了医院,社区、物业也会经常到我们小区举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像心肺复苏术这样的常见急救技能,我们都比较了解,而且上手培训过。”小区居民表示。

今年暑假前,市红十字人道救助队联合谯城区益英救援队对亳州市第十八中学的学生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及急救知识科普活动。

“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放假前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溺水和急救知识宣传,并讲解了溺水时如何正确救助。”谯城区益英救援队负责人孙银行告诉记者,他们团队每年要开展近百场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通过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企业、机关、农村、社区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掌握了基础的应急救护技能,提高了应对突发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

构建全民应急防护网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3%及以上。但《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1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仅1%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

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加快普及群众应急救护培训。从2017年开始,利辛蓝天救援中心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积极宣传推广应急救护知识,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400余场次,发放防溺水、防火、交通安全手册53万余册,朝着“人人能自救 人人能互救”的目标努力前行。

今年,利辛蓝天救援中心联合利辛县城关街道镇西城社区,创新打造“蓝色安心”志愿服务品牌,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熟练掌握应急救护技能,避免或降低伤害。”利辛蓝天救援中心负责人李博文表示。

记者了解到,市红十字会面向市民定期免费开设红十字救护员课程和红十字普及型救护课程,教授红十字知识、救护新概述、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塞、创伤救护等急救知识,其中红十字救护员课程通过考核的学员还将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提升公众应急救护技能。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