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亳州有需求、有机遇、有条件、有方向。但该如何发力?
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给出了答案:坚持靶向发力,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准确把握文旅产业融合化、多元化、智慧化发展趋势,抓机遇而争先,明靶向而聚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新举措,奋力推动亳州文化旅游产业华丽转身、精彩蝶变。
游客在花戏楼前留影。(资料图片) 张延林 摄
错位发展,推进全域化提升
亳州旅游资源丰富。市区及谯城区有花戏楼、曹操运兵道、华祖庵、林拥城、华佗百草园、五马桃花园、汤王温泉和古井酒文化博览园等景区,涡阳、蒙城两县则有很好的老庄文化资源,利辛县水资源量丰质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
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千城一面是不可取的。
要立足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高地。要充分发挥各县区文化特质和资源禀赋,推动市县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每个县区至少打造一张旅游“名片”。市区及谯城区要利用好中医药文化、曹魏文化、白酒文化等优势,发展好文化古城休闲和中医药康养。涡阳、蒙城两县拥有很好的老庄文化资源,要与文投公司开展深度战略合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好“老庄牌”。利辛县要坚持依托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提升白鹭洲自然生态休闲度假区品质,打好“休闲牌”、念好“生态经”、做好“水文章”。形成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同时,要坚持城乡统筹,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要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极推进公园绿道、休闲街区、休闲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多休闲“打卡”地。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突出皖北田园风光,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要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开展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行动,建设一批重点旅游精品镇,涡阳县重点建设千年古镇义门镇,蒙城县着力打造生态观光立仓镇,利辛县着力打造休闲康养马店孜镇、历史古镇阚疃镇,谯城区着力打造芍花养生小镇十河镇。同时,要建设一批重点旅游休闲体验村,谋划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构建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圈,实现“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做好“旅游+”,深化全业态融合
“融”在一起有力量。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促进旅游与文化、康养、研学等深度融合,做好“旅游+”“+旅游”文章,增强“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文化与旅游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要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坚持以文塑旅,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工程,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认真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丰富实物、史料、场景还原等呈现形式,让历史文化遗产“热”起来,馆藏文物“火”起来,史书典籍“活”起来。坚持以旅彰文,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工程,深入阐释老庄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白酒文化等内涵,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展示成果,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传承弘扬相互促进。统筹文旅产业发展与亳州古城保护利用,不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亳州是中华药都。要深化旅游与康养融合,发挥“北华佗”中医药、华佗五禽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优势,以汤王温泉、北关历史街区为核心,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中医药康养旅游首选高地。
要深化旅游与多业态融合。将文化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群众休闲等有机融合,精心实施“靓涡河”工程,建设涡河三十里画廊风景区。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依托市国防教育综合基地,谯城区皖北烈士陵园,涡阳县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辉山烈士陵园,蒙城县板桥集战斗纪念馆等,加强与淮北、宿州、蚌埠、六安、徐州、商丘等周边地市红色旅游线路串联,推出深度体验游和红色研学游。结合城市更新改造,盘活谯城面粉厂等工业遗产资源,培育“工业风”特色文旅项目。
把客留住,丰富全链条供给
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既要引客来,也要留得住。拿什么留住游客?要聚焦“吃住行购娱”全链条,增加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服务供给,努力实现四季能游、全天可玩、把客留住。
线路设计合理,观赏效果更佳。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谋划设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多样化游览体验需要。围绕道家文化体验,依托亳州道德中宫、陈抟庙,涡阳天静宫,蒙城庄子祠等景点,打造“道源问道”老庄文化精品旅游全链条线路。围绕曹魏文化体验,依托曹操地下运兵道、建安文学馆、魏武祠、曹氏家族墓群等景点,打造体现“汉风魏韵”的曹魏人文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围绕中医药文化体验,依托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和亳药标准化种植和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康美中药城和神农谷智慧药市、济人药业和华佗国药等药企、市中医院等载体,打造“医养游健学”全链条旅游线路。
活动越丰富,游客越开心。要丰富活动载体,持续开展亳州文化旅游年活动,压茬推出惠民演出、作品展、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力争每个县区策划一台主打节会,打造“节会搭台、旅游唱戏”平台。特别要提升谯城区五马桃花节、蒙城县龙虾·荷花节等旅游节水平,多举办一些音乐节、马拉松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亳,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和游客旅游体验。要利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在旅游景区举行旱船等民俗活动及二夹弦、华佗五禽戏、亳州晰扬掌等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将亳州故事融入景区景点,让亳州既有“看头”也有“玩头”,既留“人”也留“心”。
要点亮夜间经济,深化打造“人间烟火”IP,围绕文旅“欢乐夜亳州”品牌,推进熟皮坑、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林拥城、华佗百草园、南湖市政公园等夜间经济重点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夜食、夜购、夜游、夜娱、夜展、夜宿等业态,建设一批具有亳州特色、独特标识的文旅夜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文旅消费空间和时间。
挖掘特色,注重全场景创新
特色鲜明、创意十足才能惊艳游人。要树立“大文旅”格局,围绕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不断升级的文旅消费需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挖掘形成更多独特卖点、“爆点”,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亳州牛肉馍、涡阳干扣面、蒙城油酥烧饼……这些美食,很受游客欢迎。要用美食留人,用美食抓住游客的心。要提升食宿品质,打造“美食亳州”,加强美食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推出更多地方小吃、特色餐饮、养生预制菜等餐饮消费产品。要聚焦“乐宿亳州”,依托旅游景区发展、原生资源利用和闲置资源盘活等,建设形式多样、体现“原生态”“原生活”“原住民”特点的高品质民宿,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住宿选择和有故事、有情怀、有温度、有艺术的文化休闲空间。
旅游纪念品很受游客的喜爱,要丰富文创产品,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开发具有亳州独有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伴手礼,把绝美风景、绝佳故事转化为绝妙创意。推动亳州特色文化元素和文创产品融入旅游线路、旅游街区、景点景区、酒店民宿等,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新网络。
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亳州魅力。要提升游客体验感,推出更多沉浸式音乐、戏剧和演艺剧目,打造更多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产品,让游客在身临其境的新奇体验中领略文化的魅力。要用好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街区等文旅新业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呈现新风貌。
立体宣介,强化全方位营销
亳州文旅,如何叫响长三角,甚至全国?要坚持多角度、立体式宣介态势,持续提升亳州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文旅高质量发展活力。
宣介形式多样,“名头”才能更响。要丰富宣传推介形式,建立全媒体宣传营销推广体系,谋划实施中央媒体看亳州、“云旅游”等系列宣传活动,特别要加大网络、新媒体和移动客户端的宣传推广力度,向世界宣传推介亳州旅游。制定并实施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计划,瞄准境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及周边地区重点客源市场,按照“成熟一个,推介一个”的原则,通过召开旅游推介会、恳谈会、咨询会等形式,“面对面”推介旅游资源。
在长三角“大家庭”里,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大力推进“引客入亳”,与长三角高铁旅游联盟、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皖北旅游营销联盟等联合开展营销活动,统筹设计“一程多站、供需对位”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进与周边城市及上海奉贤、浙江衢州、江苏连云港等友好城市的产品互联、游客互送,不断扩大朋友圈、做活大市场。
温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的关键,要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服务即营销”理念,加强导游职业道德建设和技能培训,开展景区、景点解说词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推进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等不正当市场行为,让更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推动亳州文化旅游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