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橄榄绿”到“志愿红”初心不改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3 万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活跃城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5.7 万余次

从“橄榄绿”到“志愿红”初心不改

脱下“橄榄绿”,换上“志愿红”。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潮中,我市广大退役军人换装不换心,凝聚起了志愿服务的磅礴力量,让军人本色更闪耀。

他们活跃在城乡的大街小巷、楼宇小区、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志愿者精神。扶弱济困、文明创建、义务宣讲……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身影。

12月5日,是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近日,记者走进这些团体,探寻他们的公益成长路程。

老兵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队长许玉亭正在做宣讲。

退役老兵播撒红色火种

“安葬在这里的烈士,曾经被埋在各地的零散烈士墓内,他们有的牺牲在抗日战争中,有的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虽然有不少烈士没有名字,但他们的英灵长眠于此,被人们永远铭记……”近日,在皖北烈士陵园,70岁的退役老兵许玉亭正在向前来开展祭扫活动的社会人士做义务讲解。

义务宣讲中,许玉亭讲述了芦家庙战斗、杨西三烈士牺牲经历等亳州军民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事件,号召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革命先辈的斗争精神,砥砺前行,开拓进取。

许玉亭是皖北烈士陵园老兵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队长和发起人。每到清明节、建军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或者预约祭扫群众较多时,他都会带领服务队的志愿者来这里做义务讲解。

“起初,只有我一个人,现在,我们这支服务队已经发展到了69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市。”许玉亭说。

许玉亭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参军入伍的老兵,市外事办退休干部。2015年,皖北烈士陵园建成并对外开放,作为退伍老兵的许玉亭,受邀担任义务宣讲员。

许玉亭说,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传承红色精神,他打心底愿意,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希望能有更多力量参与到红色宣讲中。

2019年,许玉亭与5名退役老兵成立老兵英模报告团,在皖北烈士陵园担任义务宣讲员的同时,还走进学校、社区、军营、机关等,开展红色宣讲活动。

2022年8月,已经壮大到了69人的团队,正式定名为“皖北烈士陵园老兵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

“我们团队中,有老红军、烈士、英雄模范的后代,也有受过表彰的优秀教师,大家都有传承红色精神的强烈愿望。”许玉亭说,他们立足烈士陵园、面向社会,立足谯城、面向全市,立足退役军人、面向各个群体,把红色精神传向四面八方。

截至目前,该志愿服务队已先后组织1000多场次红色宣讲活动,直接受众达15万多人次。他们还通过直播和“空中课堂”的方式为青少年学生做宣讲。目前已覆盖学校1200多所,青少年受众达400多万人次。

城关街道“红耀江淮”志愿者服务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弘扬雷锋精神

每当夜幕降临,在涡阳县城关街道,总会看见一支穿着反光背心,戴着红袖标的巡逻队。他们行走在大街小巷,针对辖区内主要巷道、重点地段等各个角落进行治安联防巡逻防控。

这支队伍由城关街道的退役军人组成。他们全部来自城关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红耀江淮”志愿者服务队。

“我们通过巡逻,掌握辖区治安状况,收集社情民意,开展防火防盗、禁毒反诈等安全宣传。”退役军人志愿者谢刚说,昔日身着军装保家卫国,今朝佩戴红袖标守护一方群众,在不同的地方做同样的事,依然热血澎湃。

“他们从晚上七点一直巡逻到十一二点,非常辛苦。我们外出散步时,看见他们心里就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涡阳县城关街道居民陈傲然说。

2018年,涡阳县城关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建成。在服务站真情服务退役军人的同时,一些热心的退役军人也通过服务站参与志愿活动,为群众解难纾困。

2019年,退役军人吕仲忻担任该服务站站长,提出正式成立退役军人服务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城关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金盾”志愿者服务队成立,由吕仲忻担任队长,11名退役军人为队员。

“我们虽然已经脱下军装,但仍然要做群众心目中不穿军装的子弟兵,仍然要做不穿军装的最可爱的人。”志愿服务队队员席勇说,他自2017年便通过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城关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后,他正式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多年来,该志愿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12月,正式更名为“城关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红耀江淮’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也增加到了198人。

他们开展便民服务、义务献血、帮扶困难老兵、走访慰问参战老兵,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环保治理等,组织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百余次,帮助退役军人千余人。

“我们将时刻保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积极担当奉献,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常态化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新时代雷锋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退役军人参与其中。”吕仲忻说。

城关街道“红耀江淮”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在巡逻中。

千余支服务队活跃城乡

记者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我市按照“五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标准,已组建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447个,制定了在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实施方案,按照“兵团架构、兵种作战”的模式,在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近年来,我市以“红色宣讲、应急救援、法律服务、公共卫生”为落脚点,着力打造“药都老兵·红耀江淮”志愿服务品牌,吸纳一批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能力过硬、社会影响力好的退役军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秸秆禁烧、困难帮扶、红色宣讲、文明创建等,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药都老兵·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1400余支,2.3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城镇、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7万余次,惠及群众8万余人。

“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是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需要,是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三驾马车’中社会力量的重要有益补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我市积极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我市还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作用,引导退役军人发挥自身能力及优势,为退役军人和社会服务构建双向服务的新格局。

下一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联合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等部门,做好志愿服务项目谋划、志愿者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成效检验、荣誉激励等方面工作,通过多举措提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成效。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