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的中药材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此背景下,不少乡镇都出现了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大大小小20多个,其中最具规模的莫过于五马地产药材交易市场。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感受“草根药市”上繁忙的交易场景和药农的丰收喜悦。
“道地药材”寻常见
亳芍、亳菊花、亳桑皮、亳花粉被称为四大“亳药”。芍药和菊花可能很多人都见过,但亳桑皮、亳花粉可能就比较陌生了。要想一睹它们最初的“风采”,地产药材交易市场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清晨六点,记者到达市场时,气温低至零下5℃,此时的谯城区五马地产药材交易市场正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桑皮怎么卖的?”“22元(每公斤)。”“20卖不卖?”“不卖。”看着远去的药贩,药农丁成友说,“上次有人出价21我都没卖,20更是不能卖。”
丁成友今年78岁,家在谯城区颜集镇,种植中药材几十年了。“我卖的桑皮就是大家所说的亳桑皮,是从桑树的树根上剥下来的。”丁成友说,桑皮是中药材,价值比桑树还大。一棵桑树只能卖200多块钱,桑皮能卖300多块钱。
张纪廷家在五马镇泗合村,今年种了两亩瓜蒌。“很多人只知道瓜蒌籽能炒着吃,不知道瓜蒌的根是很重要的中药材,可以制作成亳花粉。”张纪廷说,今年的瓜蒌价格不错,两亩瓜蒌预计能卖1万块钱左右。
除了亳桑皮、亳花粉,记者在五马地产药材交易市场还看到了亳芍(白芍)、白术、白芷、牡丹等亳州“道地药材”,可谓是琳琅满目。
丁成友(左)与药贩谈价格。
畅销药材抢购忙
五马地产药材交易市场每逢农历单数日子“开市”。只要“开市”,尹会全都会准时过来。尹会全今年60岁,家住谯城区谯东镇小辛集,同行们都亲切地称他“老尹”。当天早上四点多,他从家里出发,五点多赶到市场。
尹会全主要销售的是瓜蒌、板蓝根、白芷、知母等中药材种子。今年的中药材价格相对较高,种子价格也水涨船高。“最贵的时候,白芷种子每公斤160-170元,现在降到了80-90元,仍然不便宜。”尹会全说,他今年卖了六七吨白芷种子。
尹会全告诉记者,今年的中药材不仅价格贵,而且非常抢手,有段时间出现了“拍卖”买货模式,药贩们现场出价,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
亳州人司涛刚刚从陕西拉回来5吨牡丹,还没卸完货,车尾就挤满了药贩。“黑牡丹(不去皮的牡丹)四十七八块钱(每公斤),想要的来买啊!”车厢里的司涛话音未落,下面的人纷纷抢购,现场好不热闹。
“今年以来,这样的场面多次出现。”五马地产药材交易市场现场负责人陈文生说,随着国内中药材交易的活跃,他们的市场越来越红火,不止是本地的药农,其他省市的药农也来销售中药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采购商。
年交易额达两亿元
五马镇是中药材种植大镇,以牡丹、白芍、白术等品种为主,尤其是牡丹,种植面积超2万亩。在1997年11月18日,由14人合伙经营的五马地产药材交易市场正式挂牌营业,牵头人为杨超俊。
说起创办五马地产药材交易市场的初衷,杨超俊告诉记者,那时当地没有正规的乡村“药市”,药农卖药难,外地客商来到后收购药材同样难,有了规范的市场,两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还能促进五马村的经济发展。
2000年,在五马镇政府的协调和统筹下,杨超俊在集镇西头租赁将近50亩地建立了专业市场,成立了五马地产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政府投资1000万元为市场新建四座钢结构大棚,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成为乡镇“草根药市”中最具知名度、设施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地产药材交易市场。
“今年,市场交易额将达到2亿元。”杨超俊表示,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合作社也已经成为国家级示范社,吸引了来自山东、河北、陕西等十几个省的采购商常年驻点采购。
如今,像谯城区五马镇这样的地产药材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在亳州不少乡镇涌现,目前已增至20多个,在助农增收的同时,也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