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冬季,以往在农村是“冬闲”时节,如今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小怀村却是“农忙”季节。近日,在该村的志刚桔梗种植专业合作社,十多名“钟点工”正在忙着晾晒、分拣、剥皮中药材桔梗。
在小怀村志刚桔梗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在晾晒中药材桔梗。
十八里镇志刚桔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辉,是一名多年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的大户,一直以来,苦于土地限制不能扩大规模。小怀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与蒋辉协商,以谯城区“三变”改革为契机,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建设烘干房,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边上有片建设用地被村民种上杨树,这块土地14.08亩,种有780棵树,涉及两个自然村37户。驻村工作队和小怀村党支部一班人从2022年11月份开始做群众工作,直到2023年6月份才把土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
土地问题解决后,就开始了烘干房建设。小怀村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出资65万元建设一个烘干房租给蒋辉使用,租金为6万元。蒋辉又出资230万元建设了晾晒场和仓库,硬化地面7000平方米,建设办公用房160平方米,仓库300平方米。一个中药材初加工的厂房已经建设并投入使用。烘干房和晾晒场免费为本村“九类”困难人群使用,合作社解决灵活就业80人,固定就业20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
“钟点工”都是附近的村民,有脱贫户、困难户和留守老人,合作社为他们在“家门口”务工提供了机会。每天有60元至100元不等的收入,挣个零花钱补贴家用。合作社一年初加工桔梗1600吨,除收购本地桔梗外,还从内蒙古外购桔梗,拉回来进行初加工。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明显增加,生活也改善了许多。
一年来,小怀村开展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清理工作,通过盘活“老三资”深化农村资源改革,将“老三资”谋划建设振兴工厂、振兴农场、振兴光伏“新三样”,助推乡村振兴。
广西玉林有田药业是小怀村引进的一家企业。该企业在该村流转土地2400亩种植菊花。每到收获季节把菊花拉到市区进行烘干,成本较高。2022年,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小怀村投资60万元建设了一个烘干房,租给企业使用。企业又追加投资160万元建设了仓库和分拣车间。菊花种植、采摘、烘干等环节就地解决100多人务工,增收200多万元。
同时,小怀村还利用废弃校舍建设了一个冷库,对外出租。建设了两处阳光大棚,对外出租,发展羊肚菌和蔬菜生产。2023年,小怀村村集体收入达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