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反诈“防护盾” 守护群众“钱袋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提案名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建议

提案人:民革市委会

承办单位:市公安局

落实情况:

2023年,我市公安系统打破区域界限、警种壁垒,组建涉网违法犯罪打击专班,金融、通信等部门专人进驻、系统牵入、合署办公,实行市县“协同打击一体化”运行模式,有效提升了全链条犯罪打击能力。

我市坚持以“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为切入点,集中力量开展研判,发起大案攻坚和集群战役。2023年以来,共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1563人,同比上升71.99%,位居全省前列。深化警通、警企合作,搭建多个预警模型,本地作案设备的感知能力大幅提升,实现窝点地线索即发即破,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18名,核破案件196起。

我市开展反电诈网络直播活动10场,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达300万人次。每天制作“警情通报”和防范提示,通过五级微信群精准投送到每户。推动全市267.77万人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防范基础进一步夯实。

建立反诈、情报指挥、派出所、社区民辅警、群防群治力量“五位一体”联动劝阻机制,以AI智能机器人外呼、电话预警、拦截止付、上门劝阻等方式,分级分类开展预警劝阻工作。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处置预警线索30.49万条,落地查找1.43万人,避免群众损失1300余万元。

创新组建由反诈专业民警和入驻银行工作人员构成的专业资金调查团队,针对涉案资金同步开展分析审核,提出处置意见,推送立案单位开展精准冻结,为后续资金快速返还、案件侦办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以来,共返还群众受骗资金3078.39万元,同比上升90.6%,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我市不断提升涉诈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识别能力,共核查银行账户192.26万个,对107.5万个涉诈风险银行卡采取降级、止付、取消非柜面业务等管控措施,及时核查清理风险电话卡24.08万个,封停、限制主叫功能18.99万个。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