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建在家门口 村民奔向幸福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下料、封口、清洗、套杯、打磨……1月10日,笔者来到位于涡阳县西阳镇的安徽恒路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正在车间流水线上各自完成“作业”,一片繁忙的场景。

“我们的产品质量好,年销售额逐年增加,自去年以来年产值达到1800多万元。”该公司负责人韩晓路介绍。

35岁的韩晓路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因一次给一个商家做茶杯销售创意广告,便萌发了回家乡生产制造玻璃杯的念头。

2015年8月,韩晓路返乡并投资建立厂房,购买设备,聘请技术人员。谁知100多万元投入进去,产品也没能生产出来。不甘心放弃的韩晓路就向所有亲戚朋友借资,继续投入建设,直到生产出第一批玻璃制品他才安心。

韩晓路吃苦耐劳、勤于学习钻研,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生产的玻璃制品环保、安全,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两旺。

“我在玻璃厂打工,每月工资6000多块钱,感到很满足。”村民王艳说。像王艳这样的村民,该公司聘用了36名,通过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西阳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得知韩晓路想要扩大生产规模,西阳镇有关部门就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帮助该公司解决了用地问题。

“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我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公司通过扩大规模、改造提升技术,现在日生产量达到4500个玻璃制品,常年订单不断,产品还远销海外。”韩晓路表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