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出差,兴致所来,就约见大学时关系不错的同学聚聚,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欢喜。
见面时,我谈兴甚高。说起当年马鞍山商专时的种种往事,都不禁唏嘘时光的流逝。问他,这些往事还记得否?同学挠了挠头说,都没有印象了。
1989年秋,我带着青春的迷茫,乘车去千里之外的马鞍山商专读书。初出远门的我,途经蚌埠地界时,透过车窗看到青青的水田,颇感新奇。问同行校友:这是水稻吧?这位女同学也不确定,含糊地回答:或许是吧。
到达商专后,我才发现江南是如此的美好。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冬草未凋……跟北方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商专乐事之一便是登山。自小生活在皖北平原,只能在梦中想象山的神奇。今日身处其间,岂能轻易错过?登山成了一些平原学子的喜好。春山多胜事,我辈复登临。走在铺满松针的山间,常想到古人打柴的一些故事情节,如岳飞打柴铺沙识字等。气喘吁吁登到山顶,松风在周身吹拂,山峰在四周围绕,身处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江南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周日登山最相宜。早晨起来,带上食堂的油炸花卷,然后和同伴开始登山。山坡上,秋天时,处处生长着一种枝头上挂满红豆的植物。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每次见到它,我总揣摩一番,犹疑它是否为王维笔下千里寄相思的南国红豆。
登山令人心旷神怡。山里环境幽静,是适宜恋爱的地方。山头软草覆盖,像铺了一层绒地毯。
春天登山,风景更美。青山数峰之间,排列着一片片稻田,点缀着一个个湖泊。这些湖泊,像散落于人间的玛瑙,又像大地深邃的眼睛。充沛的水源造就了江南鱼米之乡。田野满眼郁郁葱葱,徜徉于江南的大小湖泊,或垂钓,或泛舟,或游泳,或观莲……
商专北部,有一片相互贯通的池塘。村民铸石为坝,清澈湖水激湍过坝,远远能听到哗哗的水声。炎热的夏季,站在坝上,清凉沁人心脾。望着激流的湖水,闲时坐山观虎斗,闷了趴桥看水流。真羡慕古人那时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是柳永在《望海潮》中描绘杭州的美景。平心而论,江南美丽的景色何至于杭州一角?大学那几年,我深感江南处处山好、水好,人文历史更丰富。
闲暇之余,我常去采石矶去游玩。欣赏青莲祠、登临太白楼、吟诗长江岸……这些景点无不彰显着马鞍山这座诗城厚重的文史沉淀,赋予它“千古人文地,一城山水诗”的极高美誉。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雪小禅曾在一文中写道:也许每个人都对一个地方会有这种感觉,好像那里是前世,而每当想起,便有一种柔软的疼。我想,如果我内心有这个地方,它便是江南,便是马鞍山商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