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末年,中原大旱。黄洛二河,河床干涸,河水断流。岸上田地龟裂,禾苗枯萎。
百姓度日如年,时有饿死。拖家带口,背井离乡,讨荒要饭者多不胜数。
康百万心急如焚,一边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一边拜天拜地,对天祈雨,对地祈福。
可是,尽管康百万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让老天爷网开一面。
康百万又一个三天三夜没合眼了。大相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无论怎么劝怎么说,都无法让老爷多睡一会儿。
四日清晨,大相公正蜷曲在门槛上打盹儿,康百万摇摇晃晃走了过来。
康百万孱弱地叫一声,大相公。大相公迷迷糊糊,嘴里哼哼哈哈,好像在做着噩梦。康百万提高嗓门再叫一声时,大相公揉揉眼,慌忙站了起来。
老爷,有何吩咐?大相公躬身施礼问道。
康百万眼睛盯住东方,一轮烈日即将冉冉升起。康百万喃喃说道,打开陈仓,酿一批上等好酒。
大相公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听错了。忙问,什么?老爷您说什么?
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动用陈仓。这件事,也是老爷亲口交代的。康百万庄园里,上上下下几百号人,几百张嘴,都眼巴眼望地等着盼着呢。如果真到了最后关头,拿什么来救命?不得指望陈仓里籽粒饱满的粮食!这个时候,下令开陈仓酿新酒,不是开玩笑吗?
康百万主意已定,说快去办吧。然后回房休息去了。
大相公还想说什么,见老爷已走到床前,终究没有说出来。
半个月后,一批新酒酿造完工,坛坛罐罐,堆在庄园里,像平地垒起了半座山。
康百万看着山一样的酒坛,心里舒坦了许多。他命令大相公,赶紧装车,明天一早,就送往河南府,转运北京城。
大相公茅塞顿开,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爷的良苦用心。老爷原来想用这批酒,上河南去北京,给咱老百姓要赈灾款赈灾粮啊。
大相公答应一声好嘞,转身消失在曲里拐弯庄园的小巷里。
没想到,当天夜里,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雨突然而至。
暴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久旱的田野吸足了喝饱了。天降甘霖,黄河和洛河的水道一下子明快起来,远远地,能听到滚滚向前的涛声。
大相公急得像个猴子一样,在康百万的窗前上蹿下跳。心里说,酒全部装上车了,却不能走,这可怎么办?
康百万已经酣睡了三天三夜,仍然不见醒来。大相公能不急?
急归急,没有康百万的安排,大相公断然是不敢擅自作主的。这是康百万庄园里铁定的规矩。
康百万终于在子夜时分醒来了,他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叫仆人把大相公请来喝酒。
大相公岂能怠慢,赶紧穿衣戴帽,慌慌张张跑到康百万那里。
酒菜已经摆好,厅堂里弥漫着酒香肉香。
康百万十分客气,也十分热情,连让大相公坐坐坐。随手给大相公斟上满满一大杯酒。
大相公如坐针毡,不知老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赈灾的事情不着急?
大相公几次想问个究竟,都被康百万用酒堵了回去。
康百万与大相公推杯换盏,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了亮光。
两个人醉得不轻,说话的舌头根子都硬了。这时,大相公起身告辞。老爷,您还是休息吧,天放晴了,马上我就赶路。
康百万晕三倒四地正色道,哎,白天不走,晚上走。
当天晚上,康百万将大相公叫到书房里,耳语了一番。浩浩荡荡的车马队伍,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康百万庄园,消失在去往河南府的古道上。
三天后的上午,大相公带着车马队伍,浩浩荡荡进入了巩县县城。
一个小道消息,通过几个算命先生,迅速在巩县扩散:老佛爷御赐了一批御酒,正在运往康百万庄园。
一时间,来康百万庄园的土豪劣绅趋之若鹜。他们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渴望能喝上一杯御赐美酒。
康百万倒也豪爽,凡是来求酒喝的,一概应允。只是他有言在先,一百两银子一坛,足量供应。
好家伙,一百坛酒着实卖个好价钱,一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
康百万安排大相公,用一万两银子到安徽购买优质种子,并迅速无偿分发下去。
那个灾年,中原的百姓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