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公益路 坚守十余载

——记第九批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李保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情暖春运”“爱心送考”“保护母亲河”……她常年活跃在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是热心公益的“大姐”、是失独家庭的“亲人”。她就是第九批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谯城区汤陵街道灵津渡社区工作人员李保霞。

李保霞在估衣小学宣讲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坚守公益事业十余年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结交社会闲杂人员,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同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3月25日上午,在谯城区估衣小学,李保霞正在向小学生宣讲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

当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李保霞组织社区志愿者,邀请涡北派出所民警共同到估衣小学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活动。

活动结束后,李保霞和她的伙伴们匆匆返回灵津渡社区,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接着商量3月28日要开展的“唱响雷锋的歌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

“我们再练练歌……”李保霞说,志愿者要展示最好的精神状态,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组织、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这就是李保霞的日常。

“献爱心送温暖”“微爱圆梦”“情暖春运”……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她已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6000个小时,受益群众10000余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群众需要我,认可我,就是我做公益最大的动力。”李保霞说。

热心服务社区群众

在灵津渡社区,一提到李保霞,群众就竖起了大拇指。

“她是个热心人,谁家吵架了她去调解,谁家有困难了她主动上门帮助解决,时不时上门去帮忙打扫卫生,逢年过节还买东西看望困难群众。”灵津渡社区群众胡胜玲说。

在灵津渡社区火神庙街居民黄玲看来,李保霞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黄玲是个盲人,只要李保霞去她家,远远地她就能听出李保霞的脚步声,“来得多了,就记住了”。自从2012年黄玲的独生子遭遇车祸离世后,李保霞就经常到黄玲家给夫妻二人做心理疏导,帮助黄玲洗澡洗头、收拾家务,陪黄玲聊天,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十多年来从未间断。

其实李保霞早在2022年就退休了,但是在社区已经工作20多年的她闲不住,依然热心于处理各种事务,于是又被返聘为社区工作人员。她创新实施“党建+邻长制+物业管理+志愿服务”模式,多次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走访慰问失独家庭、社区困难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事、麻烦事。

“亲友团”携手公益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保霞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她的带动下,爱人、儿子、儿媳、侄女、朋友,连上小学的孙子都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

每到周末,李保霞的小孙子就自发准备好工具,跟着她一起去“保护母亲河”。他们一起捡拾沿河公园绿化带中的烟蒂、饮料瓶,打捞河中的漂浮垃圾,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努力让亳州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早在2010年左右,我们几个一起徒步的人就经常参加志愿服务。为了帮助更多的人,2012年,我牵头成立灵津渡社区志愿服务队,利用社区优势发动群众,组织了5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李保霞告诉记者,灵津渡社区志愿服务队平均每年开展“弘扬志愿精神 环保志愿行”“关爱失独家庭 献爱心送温暖”“文化宣传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惠及社区居民8000余人。

志愿者董敏说,她就是在李保霞的带动下,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多年来参与了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环保志愿行”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李保霞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志愿者、安徽省三八红旗手、亳州市第三批文明标兵户、亳州市“感动药都”志愿服务个人典型、“谯城好人”等荣誉称号。

“今后,我将继续带动身边人参与志愿服务,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采访结束时,李保霞坚定地告诉记者。

快评

学雷锋需要榜样引领

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李保霞不仅在努力一辈子学雷锋、做好事,还带动亲朋好友一起学雷锋、做好事,她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新风尚,彰显了古城药都的“巾帼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我们需要李保霞这样的学雷锋参与者,更需要李保霞这样的带动者、引领者,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