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污水管网 提升美好乡村水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孙庙乡以生态振兴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在治理黑臭水体持续发力,全力加大和美乡村建设力度,美好乡村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乡村两级联动,找准黑臭水体“污染点”。一是乡村两级联动,拓展巡查范围。全乡12个村(社区)设置环保指导员,联合乡环保站开展不定期巡察,对村内坑塘、坑洼沟渠等黑臭水体隐患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各村黑臭水体台账,整治验收后销号。同时做好坑塘周边乱堆乱放清理,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确保黑臭水体“动态清理”。二是宣传引导提升环保意识。利用“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走村入户开展生态环境环保宣传,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发动群众寻找身边的黑臭水体隐患点,畅通群众黑臭水体反映渠道。对新增黑臭水体点位进行现场确认,列入黑臭水体监管清单,全面提升整改成效。

强化帮扶指导,找准畜禽粪污治理“突破点”。一是“点对点”上门帮扶。建立畜禽养殖管理长效机制,对全乡养殖户进行起底式上门帮扶。开展粪污设施配套建设指导,发放告知书,逐户完善养殖档案。二是分类开展技术帮扶,先后对全乡养殖户开展畜禽养殖繁殖技术、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针对性指导培训。定期开展粪污设施运行状况巡查,发放畜牧业养殖及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手册。

提前谋划部署,找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切入点”。一是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实施生活污水提升改造项目,对居住集中,距离管网较近的村庄采用纳管收集模式。今年以来孙庙乡已开展4条污水管网疏通及改造项目。二是完善“建、管、护”联动机制,保障治理成效。构建乡村两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三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联动机制发挥效用,努力构建农村生活污水“共治共管”格局。乡环保站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监测和不定期抽测,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有效、稳定运行,持续放大污水治理生态效益。

供稿:汝大为 陈磊

编辑:赵菲菲  校审:常艳敏  审核:蒋海涛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