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孙庙乡:田间种“良药” 致富有“良方”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在这里干了好几次活了,离家近,工作也轻松,照顾家里人还很方便,比外出打工强多了!”5月30日,利辛县孙庙乡阳光村村民范东侠乐呵呵地说道。

初夏时节,走进孙庙乡阳光村板蓝根连片种植基地,十几名工人正忙着除草、浇水、田内的移稠补稀,大家分工合作,田地里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据悉,板蓝根投资成本低,种植简单、易于管理,喜阴、抗旱,很适合与灌木一起套种。目前,阳光村通过“党建引领+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成300余亩桃树基地。在桃树基地里套种板蓝根等林下特色经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板蓝根以根和叶入药,其根叫板蓝根,叶叫大青叶,兼具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鲜叶可煮汤素炒,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板蓝根草属中草药,经提纯之后提炼出的板蓝根颗粒或者板蓝根冲剂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咽痛、咳嗽都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在桃地里套种板蓝根既能为农户增加收入,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大促进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据了解,该基地今年种植的桃树有油桃、蟠桃等,至少经过两年才能挂果。而板蓝根当年种植当年采收,经济效益可观,保守估计,板蓝根亩产300公斤,大青叶亩产100公斤,板蓝根保底收购价6元/公斤,大青叶1元/公斤,而今年板蓝根市价约10元/公斤,农户增收明显。

“今年的药材套种尝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以后我们还要扩大种植面积和户数,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把致富增收的路子走得更长更宽。”阳光村致富带头人程晓明信心百倍地表示。

“目前,我乡前期栽植的桃树和板蓝根长势和成活率都比较好。为确保板蓝根的品质和产量,我们通过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地对板蓝根的管护进行专业指导。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村民们逐渐掌握了板蓝根的移栽、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利辛县孙庙乡党委委员胡壮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孙庙乡党委政府以特色种植业为抓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扩大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益,以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据悉,阳光村结合本村实际,号召村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盘活抛荒耕地,唤醒“沉睡”土地资产。目前,阳光村共带动16户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特色农产品西瓜300余亩、桃树300余亩、草莓60亩,白术、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共400余亩,带领40余户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接下来,我乡将继续利用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探索特色植项目,坚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推广力度,鼓励农户积极入社发展,为种植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拓宽道路,真正让孙庙乡的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孙庙乡主要负责人说道。

供稿:李暮淋

编辑:赵菲菲 校审:常艳敏 审核:丁静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