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富公真宰相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富弼(1004年—1083年),宋河南洛阳人,字彦国,少为范仲淹、晏殊所知,殊以为婿。仁宗时曾两度出使契丹,力拒契丹王提出的割地要求。至和二年与文彦博同任宰相。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罢相,出判亳州,又因反对青苗法,改判汝州,不久告老回洛阳。始封祁国公,进封郑国公,后封韩国公。卒谥文忠。

富弼像。

富弼是怎样被皇上发现,当上宰相的呢?有个发人深思的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仁皇帝问王懿敏素曰:‘大僚中孰可命以相事者?’懿敏曰:‘下臣岂敢言?’帝曰:‘姑言之。’懿敏曰:‘唯宦官宫妾不知姓名者,可充其选。’帝怃然,有间,曰:‘唯富弼耳。’懿敏下拜曰:‘陛下得人矣。’既告大庭相富公,士大夫皆举笏相贺。或密以闻,帝益喜曰:‘吾之举贤于梦卜矣。’”王懿敏素,王素字仲仪,谥懿敏。仁宗皇帝问王素谁可任命为宰相,王素不直言谁可,回答只有宦官宫妾不知道姓名的人才可。回答得妙。外廷与内宫相通,是皇家大忌。内宫不知姓名的人,说明此人为人正派。皇帝思考一会儿,说:“只有富弼。”又称为梦卜,高兴地把自己的富弼比作周文王的姜太公。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富公熙宁中罢相镇亳,常深居养病,罕出视事。时幕府诸公事须禀命,常以状白公,公批数字于纸尾,莫不尽其理。或有难决之事,诸公忧疑不能措手者,相与求见公,公以一二言裁处,徐语它事,诸公晓然,率常失其所疑者。退而叹服,以为事莫可及也。公早使虏,以片言折狡谋,尊中国。及总大政,视天下事若不足为者,矧退处一郡乎!”富公亳州养病,以治国之才治郡,往往批几个字,说一两句话,下面的难题迎刃而解,诸公莫不叹服。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十二:“富文忠公,尤达性理。熙宁中余守官洛下,公时为亳守,遗余书,托为访菏泽诸禅师影像。余因以偈戏之曰:‘是身如泡幻,尽非真实相。况兹纸上影,妄外更生妄。到岸不须船,无风休起浪。唯当清静观,妙法了无象。’公答偈曰:‘执相诚非,破相亦妄。不执不破,是名实相。’既又以手笔贶余曰:‘承以偈见警,美则美矣,理则未然。所谓无可无不可者,画亦得,不画亦得。就其中观像者为不得,不观像者所得如何?禅在甚么处?假不以有无为碍者,近乎通也。思之,思之。’”富公读了这段“不执不破”的偈语,如醍醐灌顶,纷繁世事,都可洞然于胸了。

宋叶梦得《岩下放言》卷中:“富郑公少好道,自言吐纳长生之术,信之甚笃,亦时为烧炼丹灶事,而不以示人。余镇福康,尝得手书《还原火候诀》一篇于蔡君谟家,盖至和间持其母服时,书以遗君谟者,方知其持养大概。熙宁初再罢相,守亳州,公已无意于世矣。圆照大本者,住苏州瑞光寺,方以其道震东南,颍州僧正容世号容华严者从之,得法以归。郑公闻而致之于亳,馆于书室,亲执弟子礼。一日旦起,公方听事公堂。容视室中有书柜数十,其一扄锁甚严,问之左右,曰:‘公常手自启闭,人不得与。’意必道家方术之言,亟使取火焚之,执事者争不得。公适至,问状。容即告之曰:‘吾先为公去一大病矣。’公初亦色微变,若不乐者,已而意定,徐曰:‘无乃太虐戏乎?’即不问。自是豁然,遂有得。容曰:‘此非我能为,公当归之吾师。’乃以书偈通圆照,故世言公得法大本。然公晚年于道亦不尽废,薨之夕,有大星陨于寝。洛人皆共见,皆岂偶然哉!妙湛师为余言,亲得于其师小本,小本得其师大本云耳。”富弼学兼儒、释、道,又可见正容的褊狭,富公的大度。

宋罗从彦《遵尧录》六:“是年八月,弼以疾辞位,拜武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改亳州。时王安石用事,行青苗。弼以谓此法行则财聚于上,民散于下,且富民不愿请,愿请皆贫民,后不可复得,故持之不得。而提举常平赵济劾弼以大臣格法,新法行当自贵近始,若置不问,无以令天下。乃除仆射、判汝州。弼言:‘新法臣所不晓,不可以复治郡,愿归洛养疾。’许之。弼虽居家,然朝廷有大利害,知无不言。”富弼反对王安石变法,《邵氏闻见录》卷九亦有记载,不复引。

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三:“嘉祐中,富韩公为宰相,欧阳公在翰林,包孝肃公为御史中丞,胡翼之侍讲在太学,皆极天下之望。一时士大夫相语曰:‘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公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遂有四真之目。欧阳公之子发、棐等叙公事迹载此语,可谓公言。”嘉祐四真,可谓得评。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