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光洒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昨夜欢笑的余音仍在我的耳畔回响。孩子们已然踏上返校的路程,老大凌晨三点便起身,我骑行十几里路将她送上大巴;而老二则在七点半搭乘公交奔向嘉兴高铁站。这熟悉的路途,他们已走过几遍,但每一次的目送,我的心中依旧五味杂陈。
看着桌上那些没吃完的蛋糕与水果,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昨晚的温馨画面——烛光映照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昨晚提前二十天给老大过了生日,那是我们一家最快乐的时光。然而这份欢乐如今成了别离时的苦涩,下一次团圆,唯有等待春节的归途。
国庆假期的热闹犹在眼前,一周前的归心似箭,仿佛就在昨天。嘉兴,这个我们生活了14年的地方,虽已成了第二故乡,却难掩心中的漂泊之感。然而,对于孩子而言,有父母的地方,即使是一间小小的出租房,也是他们心中温暖的港湾。他们的学校远在千里之外,每次往返皆是舟车劳顿,却已经习以为常。
老大的学校偏远,没有直达的高铁,每次往来仅能依靠长途大巴。她半夜三更便要启程,午后方至。老二的境遇相对较好,尽管距离亦数百公里,但交通便捷许多。只是,他第一次单独乘车返回嘉兴,竟然一波三折。本以为是三个小时的高铁之旅,却因忘记携带身份证,尽管临时补办,后却发现车票竟是十公里外的火车站。那一刻的绝望几乎令他崩溃。
当时外面下着大雨,我正在车间里,遥望窗外,夜色渐沉,心中忧虑如潮。我担心晚高峰的车流汹涌,即便打车,也不一定能赶上那班火车。我只好劝他,若错过火车,不如返校再作打算。时光在担忧中悄然流逝,终于在他发来“已经上了火车”的信息时,心绪才稍稍平复。他来了之后才告诉我,那天晚上他没有打车,而是选择了共享单车,穿越秋雨,与时间赛跑,衣服虽然被淋湿了,他终于赶上了那趟奔向我们的列车。
这几次送行与几天前返程的波折,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的目送,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寄托。每一次的分别,都蕴含着对孩子独立成长的期盼与不舍。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言:“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这无数次的目送中,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他们从依赖走向独立,从无助学会自救。正如老二面对突发状况的沉着与冷静,他以坚韧与勇气,跨越了人生中的一道道难关。而我们,作为他们坚强的后盾,虽无法时刻相伴,但那份无言的支持与信任,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想到此处,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无论身处何方,家永远是他们心灵的避风港,我们年少时亦是如此,那个小小的村庄也装载了我们无数的梦想。正如冰心所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些点滴记忆,将成为孩子们心底最深的慰藉,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心中不变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