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情绪波动如何破? 专家三招稳住心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春天,“乍暖还寒”的气候让不少市民感到情绪起伏不定。亳州市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三华提醒市民,春季是情绪波动的高发期,科学调适情绪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引发心理“连锁反应”

周三华指出,春季气温和低压不稳定,使体内的神经递质和神经物质发生紊乱和波动,干扰人体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情绪波动。此外,春季植物发芽时会产生一种名为“次声波”的波形,这种波形可能影响大脑分泌,进一步加剧心理不适。再加上“一年之计在于春”和“万事开头难”的传统观念,在做规划和计划开始的时候经常会面临很多的压力和冲击,容易让人陷入焦虑或抑郁状态。

三招稳住情绪“晴雨表”

规律作息是基础:保持稳定生物钟是维持情绪稳定的重要前提,能让我们的情绪达到一个好的状态。专家建议市民每日固定时间起床、进餐,避免熬夜透支身体。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体内神经递质的平衡,为情绪平稳提供生理保障。

运动释放压力阀:运动是释放情绪和缓解压力最简单的方式和途径。春季户外活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不仅能促进多巴胺分泌,还能通过接触自然光调节生物钟,帮助改善情绪状态。专家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去,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兴趣爱好成缓冲带:培养兴趣爱好是缓解情绪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园艺、绘画还是阅读,这些活动都能帮助人们转移注意力,重塑积极心态,对自我的情绪和情感的舒缓有一定的放松和调整作用。

“情绪波动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主动干预。”周三华呼吁市民将情绪管理纳入健康管理范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兴趣调节,同时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适度,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制定,避免因为要求太高难以完成产生挫败感,进行“心理内耗”,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正是抵御春季情绪波动的最好武器。

(朱虹娟 方璐 雷芳 许薇 整理)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