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也是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好时期。“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中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记者从市人民医院获悉,自6月21日夏至当天起,“三伏贴”的第一次治疗已经开始。此外,这个时候还可通过针灸、艾灸、拔罐等,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6月26日上午9时许,天空虽飘着雨,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诊室里却已有不少患者在进行“冬病夏治”的治疗。
据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张秀芳介绍,所谓“冬病夏治”,就是针对冬天易发生的疾病或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调治补养以达到减缓发作乃至控制的一种调养方法。中医强调“春夏养阳”,夏季三伏天正是阳气最盛,肺脏气血通畅的时候,此时在人体的内外部环境都处于阳气充盛状态的有利条件下因势利导,可以祛除寒邪、蓄养阳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利于虚寒性疾病的康复。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外治方法,针对的是中医上阳虚体质、寒性疾病患者,配置相应的中药贴进行贴敷。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适应症有很多,像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慢性疼痛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等。”张秀芳说。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贴敷时间从每年“夏至”开始,今年市人民医院的“三伏贴”的贴敷时间为:第一次治疗为6月21日--7月9日(夏至);第二次治疗为7月10日--7月19日(伏前加强);第三次治疗为7月20日--7月29日(入伏);第四次治疗为7月30日--8月8日(中伏);第五次治疗为8月9日--8月18日(末伏)。
据张秀芳介绍,冬病夏治有多种治疗方法,除了知名度较高的“三伏贴”外,还有针灸、拔罐、刮痧、艾灸等多种手段进行夏季治疗。
张秀芳提醒市民,贴敷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大量出汗,以防药物脱落,尽量减少电扇、空调直吹,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患者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食用寒凉、刺激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好的情绪,增强抵抗力。(记者 曾莹莹 李锦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