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义门镇菜园村: 齐心建家园 乡村换新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日前,笔者走进涡阳县义门镇菜园村,只见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道路两旁的槐树长得枝繁叶茂,雪白的花朵点缀在绿叶间。看着村庄一天天变美,村民们纷纷表示生活环境变好了,心情也更舒畅了,大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菜园村下辖12个自然村,共有4700多口人。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村里已有2个自然村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乡村,另外10个自然村正在全力推进清洁村建设,其中6个村已经通过了验收,剩下的4个村也在紧锣密鼓地打造当中,朝着验收标准稳步迈进。

菜园村党总支书记周虎介绍说,在清洁村建设工作中,他们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从去年5月开始,村里就密集召开村党支部会议、村民大会等各类相关会议,一遍又一遍地向村民们宣讲清洁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和深远意义,就是要让大家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主动参与到建设中来,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村民们也说,一开始还不太明白为啥要费这么大劲搞清洁村建设,听了村里的宣传,才知道这都是为了咱老百姓好,自然就积极响应了。

在清洁村打造过程中,该村先从基础条件较好的朱庄自然村入手进行整治提升,而巷道建设正是当地群众迫切期盼的民心工程,被列为优先推进的项目。要知道,在没有修巷道之前,村民们的出行十分不便,每到阴雨天,路面就变得泥泞不堪,人难走、车难行。再加上当时还有不少未拆除的旱厕,粪便随处可见,苍蝇到处乱飞,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那时候,大家心里都堵得慌,总盼着能有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村民池永山说。

为了推进巷道建设,村里专门召开了动员会,成立了理事会,还通过村民微信群每天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宣传巷道建设的重要性和进展情况。在各方努力下,朱庄自然村的巷道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最终实现了巷道建设全覆盖,总共修建了10余条巷道。

村民们看到眼前的变化,都忍不住感慨:“现在巷道修好了,路好走多了,旱厕拆除了,臭味消失了,苍蝇也看不到了,村里的环境真是大变样!”

今年75岁的村民刘建廷,在村里开始建设巷道时主动担任了临时负责人。他每天都坚守在施工现场,认真监管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遇到路上有树、水坑等障碍物时,积极与户主沟通,做好思想工作,想办法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巷道建设不受影响。

他常说:“能为村里的巷道建设出份力,我心里高兴,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儿,再累也值得!”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都积极响应,纷纷出工、出钱、出物,为巷道建设贡献力量。

村民池永山在自家门前的巷道修建时,也成了一名负责人,他认真做好各项协调工作,遇到有户主一时交不上铺修巷道的款项,就自己先垫上,哪怕有时候垫付的百八十块钱收不回来,他也毫不在意。“大家住得舒心,比啥都强,我这点付出不算啥。”池永山朴实地说道,能为大家伙儿服务,他打心底里觉得欣慰。 

巷道修通之后,村里外出务工的能人朱明伟、李杰得知家乡的变化,主动捐款2万元,用这笔钱为村里安装了50多盏太阳能路灯。如今,村民们晚上出来散步,看着亮堂堂的路灯,都称赞道:“这路灯安得多好啊,晚上走夜路再也不用摸黑了,心里踏实得很,咱村是越来越好了!”

自去年以来,义门镇扎实推进清洁村建设工作,辖区169个自然村积极行动,响应号召。截至目前,已建成清洁村30个,其中历年省市中心村和宜居乡村13个,新建设清洁村17个,2024年建设8个,2025年建设9个。

接下来,义门镇将持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召开会议、微信工作群转发、张贴横幅、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还制作《义门镇清洁村建设倡议广播稿》,由村村通广播以接地气的家乡话向群众反复播放;加强日常督查,成立督查组,每周对20个行政村的清洁村建设工作进行督查,并印发督查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制定《义门镇开展清洁村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全镇169个自然村(社区)实行清洁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明确任务目标和完成期限,努力实现全镇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

  (周鹏岳 蒋庆章 光伟)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