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蓄引提调”多方水 为农田“解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7月25日下午,在利辛县西淝河北岸邵渡口武湾排灌站,三台水泵正开足马力运转,清澈的西淝河水被源源不断地抽调到沟渠中。

排灌站现场负责人周佩介绍:“目前,三台水泵采取轮换作业模式,每小时可提水4000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周边8000亩农田的灌溉需求。”

入夏以来,持续的“烧烤”模式导致利辛县境内河流蓄水减少,部分河流水位下降,土壤墒情持续走低,尤其对正处于需水关键期的秋粮作物生长构成威胁。面对旱情,利辛县水利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县水利局党组成员侯磊表示:“我们通过‘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调度水资源,满足城乡供水需求。”

6月以来,利辛县水利部门先后调度永幸涵、祁庄涵、马胡南涵开闸引水,抬高南部乡镇大沟水位,补充灌溉、抗旱水源,帮助群众二级提水抗旱灌溉尤其保证稻区灌溉用水,茨淮新河以北开启白洋沟闸从茨淮新河调水至利阚河-白洋沟东部乡镇,累计引提水约1000万立方米。补充大沟灌溉水源,结合机井灌溉,助力全县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利辛县高温少雨天气仍可能持续,抗旱形势依然严峻。利辛县水利部门将树牢抗大旱思想,持续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变化,加强全县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根据旱情发展和用水需求,优化调度方案。利用现有河网水系,通过涵闸联调联控,千方百计增加可用水源,深挖水利工程潜力,全力以赴打好抗旱攻坚战,为全县秋粮稳产丰收和城乡居民正常生活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王学元)

(责任编辑:张站伟)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