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亳商力量】一个“药三代”的守正与出新——记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凤扬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亳州,穆凤扬的名字与中药的醇厚香气紧紧相连。作为“药三代”,他脚下踩着祖辈拉板车收药材的泥土路,手中却紧握着现代药企的蓝图。从爷爷的板车到父亲的饮片厂,再到他掌舵的现代化企业,这条路上,诚信如同千年药典般厚重,而变革的勇气则如新芽破土,不可阻挡。

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凤扬。

一线筑基:“药三代”从“零”学起

穆凤扬的根,深扎在亳州的中药土壤里。

上世纪80年代,爷爷的药筐与板车,是亳州药市最初的脉搏。当父亲穆永军高考落榜时,父亲毫不犹豫地拉起板车,在乡间泥土地上继续碾深家族事业的车辙。

不久,穆永军成为亳州第一批“走出去”的药商,足迹遍及河南、山西的药材沃土;两位叔叔穆永杰、穆永刚则镇守后方,炮制、加工、销售环环相扣。三兄弟同心协力,在1995年创立亳州市永刚中药材购销公司,2001年又把握市场机遇,投资建设永刚饮片厂,成为亳州民营饮片加工业的先行者之一。

父辈的艰辛创业,为穆凤扬铺就了衣食无忧的成长之路,但他深知这并非安逸的温床。2008年,从湖北大学毕业后,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条布满药尘的路——直插生产一线,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只有从一线开始,才能摸清企业的血脉。”他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验货员、仓管员、采购员、销售员……岗位轮换间,穆凤扬从不敷衍。为寻一味道地药材,他甘愿坐上几十个小时的火车,深入最偏僻的产区。

“那时高铁尚未开通,动辄二十多小时的颠簸是家常便饭。”当足迹踏过大半个中国时,父辈创业的艰辛终于从模糊的传说化作他骨子里的烙印。越深入药材江湖,穆凤扬越明白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诺千金,是药商立身的脊梁。

信字立身:父辈留传“真资产”

在永刚饮片厂,老员工们常向穆凤扬讲述父辈创业时的往事。

2003年,“非典”疫情突袭,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一夜之间,相关药材价格飞涨,市场喧嚣沸腾,投机炒作之风盛行。

在这人心躁动的时刻,永刚饮片却坚守着一个朴素的宗旨:不哄抬物价!对已签订的订单,无论市场价格如何飙升,一律按原价出货;新订单则依据当时的市场行情而定,绝不乘人之危。

风暴过后,市场归于平静,曾被爆炒的药材价格断崖式下跌。一些在价格高位时进货的医药公司面临巨大压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永刚饮片提出了退货的请求。当时担任公司董事长的穆永刚,面对这个可能让公司承受真金白银损失的决定,当即拍板:“同意退货,原价收回!”

“到手的钱,又送回去?”不少同行听闻后,笑穆永刚“傻”。面对质疑,穆永刚的回答却掷地有声:“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只有利益,更重要的是情谊。”这份在商言“义”的担当,让合作伙伴深受感动,也为永刚饮片赢得了长久的信任。

同样是在那场“非典”战役中,深圳一家合作客户急需一种关键抗疫药材。人命关天,穆永刚获悉后,立刻组织备货。当发现药材本身的价格甚至抵不上一张紧急空运的机票时,他同样未有丝毫迟疑:“救人要紧!”当即派人乘坐飞机跨越千里,将几十公斤药材火速送达客户手中。这份不计成本的付出,只因心中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承诺的坚守。

穆凤扬在一线工作时,也曾亲历“永刚”二字在行业中的分量。一日,一位陌生男子持供货人出具的收据,前来代领10万元货款。当工作人员半开玩笑地问:“你就不怕吗?万一拿不到钱呢?”对方坦然回应:“怕啥?永刚饮片从不赖账,信得过!”言语间的笃定,是对永刚饮片诚信口碑最朴实的褒奖。

一件件往事,一幕幕场景,如同百草在时光的砂锅中反复熬煮,最终萃取出最纯粹的诚信精华,深深刻入穆凤扬的信念与血脉之中。他彻底明白了,父辈留下的最珍贵资产,绝非冰冷的厂房设备,而是那块由无数个“说到做到”、在得失面前坚守道义熔铸而成的“信”字金招牌。

这份诚信,是永刚饮片安身立命的脊梁,更是穿越市场风雨、赢得持久尊重的无价之宝。

治理破茧:从家族情到现代制

2008年穆凤扬加入公司时,永刚饮片正经历高速成长期:2009年新厂区落成,年产能达1.2万吨;2010年销售额一举突破3亿元。他从一线扎实起步,历经班组长、采购主管、营销经理等多个关键岗位的历练,2019年担任副董事长,正式与弟弟及两位堂弟并肩,共同执掌这艘家族企业的航船。

职位越高,他越清醒地看到繁荣下的隐忧:家族纽带曾是创业优势,但在企业壮大后却显露出责任模糊、效率低下的弊病。

“感情管理在父辈时代有效,但现代企业需要清晰的筋骨。”改革势在必行,但面对长辈“元老”,他选择谨慎前行。

“他们是看着我长大的叔伯,经验丰富如山。可时代变了,先进管理模式是必由之路。”穆凤扬放低姿态,耐心沟通,以实际成效说服“元老”:改革并非否定过去,而是让企业根基更稳,让大家的“饭碗”端得更长久。

他引入职业经理人,重塑组织架构,推行5S现场管理,建立清晰规章。决策机制彻底革新——无论项目投资这类“大事”,还是过往无人细究的“小事”,都必须依流程汇报、经集体决议。

当职责分明、赏罚有度的制度运行起来,效率提升立竿见影。现代企业制度像一剂良方,逐渐消解了企业对个人的过度依赖,让永刚饮片真正拥有了穿越风雨、持续生长的免疫力。

薪火相传:古法启动新引擎

治理框架夯实后,穆凤扬的目光投向核心——安心做药,推动转型。他发起“二次创业”,在恪守古法精魂的同时,向效率与品质发起双重攻坚。

“老祖宗传下的‘九蒸九制’、‘九道水飞’等工艺,匠心独运但耗时费力,难以满足现代需求。”穆凤扬带领团队大胆探索,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革新设备,优化流程。生产效率大幅跃升,古法精粹在工业时代重焕生机。

深知人才与知识是创新的火种,穆凤扬先后赴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学府进修管理学及中医药学。他亲自挂帅研发“睦仁堂”精致饮片,组建鲜药材加工创新团队,搭建企业技术中心、专家工作室及大学生实习基地。人才活水不断注入,让企业研发之树日益茁壮。

截至目前,他主持研发新技术及产品37项,获发明专利17项,参与省级重大课题,并摘得亳州市科技奖。

这场静水深流的“二次创业”,为永刚饮片注入了澎湃新动能:2014至2020年蝉联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跻身“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2020、2021年连登“安徽省制造业百强”榜单。2024年经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2021年,永刚饮片现代化新厂区在谯城经开区傲然矗立,占地212亩,年产能提升至6万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资金瓶颈,药都农商银行给予了企业大力支持。

同心致远:共赴“百年药企”征程

近三十年商海沉浮,永刚饮片从家庭作坊蝶变为现代化中药集团。穆凤扬深刻领悟:诚信二字,是比任何资产都坚固的基石。

“中药非普通商品,它承载生命之托。”穆凤扬将“做人做药做良心、用心专心药放心”奉为企业圭臬。为确保每一克药材安全可靠,他斥资3000多万元引入国际尖端检测设备——气质液质联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百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等精密仪器层层把关,形成覆盖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三重质控网络,确保所有指标严格符合国标。

这份刻入基因的诚信,不仅维系着穆凤扬与弟弟、堂弟之间如父辈般的紧密协作,更赢得了市场的广泛信赖。永刚饮片与全国千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年销售收入达10.9亿元。其产品品质屡获“益丰”“大参林”“葵花”等知名药企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供应商”。

现在,穆凤扬已担任公司董事长。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穆凤扬眺望的不仅是企业规模的增长图景:“我们不仅要守住‘做好药’的初心,更要让它薪火相传。”

在他心中,一条以诚信浇筑的百年之路已然铺展——这条路始于祖辈的板车辙痕,延伸于他的革新求变,最终通向的,是让亳州药香永续流传的远方。(曾莹莹/文 李庆亮/图)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