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俯瞰图。
在利辛县拐角街徽牛美食文化街举办的“中国七夕·利辛伏牛节”音乐会现场。
午收季西淝河景色。
利辛县纺织企业工人在检查设备。
利辛县望疃养殖场。
“徽牛云”大数据中心。
在皖北平原的广袤沃野上,利辛县正以“一头牛”“一块布”为灵感动笔,精心绘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画卷。这个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依托现代肉牛和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创新路径,更以即将举办的第十八届(2025)牛业发展大会为契机,自信展现“一头牛耕出精彩”“一块布织锦未来”的宏大产业愿景。
产业裂变:
从“小打小闹”到“全链贯通”
利辛县肉牛养殖历史悠久,从役牛到肉牛、从传统散养到现代化全产业链养殖的转型,是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2023年,我省启动“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利辛县乘势而上,瞄准肉牛全产业链18个发展方向,果断推出含金量十足的“牛十条”政策,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和金融创新的动力,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潜能。截至2025年7月底,全县肉牛存栏量达9.09万头,出栏5.89万头,饲养总量14.98万头,规模养殖场增至358家,散养户达1046家,肉牛产业规模稳居全省前列。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利辛县精准布局屠宰加工和预制菜领域。目前正积极规划建设多个规模化屠宰场,预计年屠宰能力达10万头。同时,大力推进深加工项目落地,引导企业开发冰鲜、调理、熟食等多元化牛肉产品,推动产业由单纯外销活牛向高附加值肉制品转型,实现从初级分割到高端牛排、牛腩粒等30多个品类的全面升级。位于利辛经开区的安徽浩翔康美味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其屠宰加工能力位居亳州乃至皖北地区前列。预计到2027年,全县肉牛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300亿元,实现从“卖牛”到“卖肉”的重大跨越。
利辛县的纺织服装产业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轻纺服饰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一块布”焕发新生机。该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集群规模初步形成。2024年纺织服装产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30.7亿元,同比增长58.8%。36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52.67亿元,同比增长109%,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3.24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82.2%。
科技赋能:
从“传统作坊”到“智慧产业”
利辛县肉牛产业的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在欣浩翔公司的养殖场,“徽牛云”数智平台如同一位智慧管家,通过智能耳标实时监测牛只体温、运动量等关键数据,结合TMR中央厨房精准配料,使养殖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40%。
走进“徽牛云”大数据中心,平台大屏幕上轻轻一点,养殖场实时动态一目了然。每头牛身上的数字标识由AI摄像头自动生成,数量清晰可辨。智能耳标实时记录运动量、体温、采食量等信息,一旦出现异常,系统立即预警,技术人员可迅速介入。
在欣浩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级种公牛站内,冻精胚胎实验室正加紧建设。目前已引进50余头种公牛,项目建成后,将拥有核心群母牛1500头,涵盖和牛、利木辛、肉用西门塔尔等优质品种,核心种公牛200头,扩繁群母牛3000头,预计年产优质种牛约2000头、冻精400万剂,为周边地区肉牛养殖持续提供优质种源。
利辛县雪纺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化涡流纺纱机飞速运转,一根根差别化纤维混纺纱线自动成型,总经理苗杰介绍:“利用新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迭代,目前涡流纺纱机做差别化纤维混纺纱线生产效率比过去提升约30倍。”在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展示各类纺纱色卡,目前企业原液着色技术已涵盖可分辨颜色4300多种,凭借独创的“纺前染色”工艺,改写了传统纺织业“先纺纱、后染色”的百年流程,不仅实现了无污染、能耗低等优势,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翰联色纺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新技术的运用,相较于以往能耗降低了50%。利辛县还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生态融合:
从“行业独行”到“文旅交融”
利辛县将生态理念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在阚疃镇昊东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粉碎的秸秆、谷壳与复合发酵菌种堆成牛床,既能消除异味,还可自动发酵成有机肥,供应周边蔬菜、水果、菌菇、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养殖—种植”双向增益。全县已建成235个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年饲料化利用秸秆50万吨,有效解决饲草问题,减少焚烧污染。
“之前养殖场夏天臭味扑鼻,周边村民意见很大。现在用秸秆做牛床,圈里基本没味儿,牛也不易生病。”昊东公司办公室主任贾爱琳介绍,“这些牛床半年后变成有机肥,卖给葡萄基地,能提高甜度还不伤地。去年光卖有机肥就赚了几十万元,真正实现了养牛不污染、反哺种植。”
文旅融合也为利辛县的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紧扣“一头牛”“一块布”主导产业,融合牛郎、织女文化,打造“森林·湿地·牛”音乐节、“绿野仙踪萤火虫之夜”等文化IP,探索创新“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庙会去旅行”模式,将“牛文化”与生态旅游巧妙结合,打造出独特的旅游体验。拐角街徽牛美食文化街区汇聚了多家牛肉主题餐饮店,推出“刘六盒”酱牛肉、“万礼”五香牛肉、“康美味”现切涮肉等特色产品,成为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
纺织服装产业也在积极探索与生态、文化融合之路。围绕“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建设,利辛推动丝网纱门转型纺织服装,实现“老树发新芽”,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安徽省“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县。利辛还规划建设纺织服装线上线下专业市场,打造展示交易场景,坚持“工商文旅”融合,形成采购集聚效应,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全国知名度。
大会契机:
从“区域典范”到“产业标杆”
2025年8月29日七夕节,第十八届(2025)牛业发展大会将在利辛县开幕,这是该会议首次落户安徽。大会以“笃定信心稳生产、降本增效促消费、创新赋能谋发展”为主题,设置优质牛肉产销对接、牛肉美食烹饪大赛、品牌展示等环节,吸引全国行业代表齐聚利辛。利辛将借此全方位展示肉牛良种繁育、智能养殖、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的成果,推动形成“牛在利辛养,吃在全中国”的“利辛牛肉”品牌,迈向更广阔舞台。
“我们专门设置‘利辛牛肉馆’展区,让代表现场品鉴高端牛排、即食牛肉等产品,还安排智慧牧场观摩路线。”大会筹备组负责人介绍。为办好大会,利辛加快肉牛交易市场、冷链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年产50万吨饲料加工厂等。利辛县主要负责人介绍,大会将成为利辛对接长三角、融入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助力打造全国肉牛产业标杆。
利辛还借大会推动纺织服装与肉牛产业深度融合。大会期间将举办纺织服装展示活动,利用人流和关注度宣传产业,促进两产业在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共享合作。同时,加快户外运动服饰装备产业园建设,以伯希和户外为核心,引进相关项目,提升产业整体影响力。
未来展望:
从“产业振兴”到“共同富裕”
站在新起点,利辛锚定“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县已有几千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妈妈把天上的彩虹穿在人们身上,爸爸让地上的牛肉香飘四方。”女儿作文中的句子,让纺织女工孙艳萍和牛肉制品研发人员李廷伟相视而笑。十年前,新婚的孙艳萍随丈夫李廷伟回到利辛,如今一个在纺织企业轻触屏幕、指挥50多台纺机如银龙飞舞,一个在肉牛深加工企业专注副产品研发。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在利辛,还有许多像李廷伟夫妻一样曾经在外打拼的人,在家乡的产业浪潮中找到了稳稳的幸福。
一头牛,不仅是利辛的产业符号,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秸秆利用到生态养殖,从种业创新到品牌建设,利辛县以“牛劲”深耕现代农业,用“牛气”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第十八届牛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将为这座皖北县城注入新动能,让“利辛牛”品牌响彻全国。纺织服装与肉牛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将为利辛经济腾飞插上双翼,助力其在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耿伟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