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伪军为了进一步扩大占领区,对淮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了疯狂地进攻。11月,日伪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沿宿蒙公路向板桥集进犯,企图一举攻占蒙城,进而威胁淮上地区的抗日力量。
板桥集战斗中我军击落的日军飞机残骸。资料照片
彭雪枫司令员(右)和张震参谋长(左)在被我击落的敌机残骸前合影。
板桥集是蒙城县东北部的重要集镇,商贸繁荣、交通便利,宿(县)蒙(城)公路穿街而过,是连接淮上、萧县、宿县、永城等根据地的枢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迅速在板桥集设防,准备迎击日伪军的进攻。
11月16日,驻徐州、蚌埠、宿县的日伪军共5000余人,在飞机、坦克、汽车的支援配合下,分路西犯涡阳、蒙城等地。第4纵队司令员彭雪枫判断沿宿蒙公路西犯之敌必攻板桥集,便令第4纵队第5旅旅长滕海清在板桥集组织防御,阻击来犯之敌。
11月17日夜2时许,日伪军1500余人沿宿蒙公路向板桥集扑来。警戒阵地上的战士待敌先头部队抵近时突然开火,敌军猝不及防,被打得人仰马翻,队形大乱。成功迟滞敌军进攻后,设伏部队迅速撤回板桥集。很快,敌军大部队赶至板桥集东门,并沿寨墙向西运动,展开攻击队形,从东、北、南三面对板桥集形成半包围态势。
17日10时许,敌军兵分两路,在炮火掩护下,从板桥集东南角和南面发起进攻。我军指战员沉着冷静,待敌靠近寨墙时,将成包的炸药和数百个集束手榴弹快速投入敌群,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死伤无数。敌后续部队又连续发起多次进攻,均被我军击退。
17日13时许,日伪军调整后发起更疯狂的进攻,子弹、掷弹筒和炮弹雨点般落在第5旅阵地上,数架敌机对板桥集轮番轰炸扫射。少数敌人趁机越过寨壕、爬上寨墙,企图突破防线。危急关头,5旅指战员奋力反击,与爬上寨墙的敌人展开肉搏。激战至黄昏,我军守住了防线,打退了敌军一次次疯狂进攻,敌人死伤惨重。
敌军不甘心失败,增调部队,企图包围板桥集。滕海清考虑敌众我寡,且我军苦战终日,粮弹消耗很大,伤亡不断增多,若被敌包围,必陷入被动,遂令部队趁夜撤出战斗。
随后,我军撤到板桥集西北的大赵家,与作为预备队的第13团第1营会合。就在部队吃完晚饭,准备向曹市方向转移时,第4纵队司令部作战科长谢白浪率特务团赶到,传达上级指示:特务团配合第5旅坚守板桥集。滕海清与谢白浪商量后,决定趁敌立足未稳,夜袭板桥集。
17日23时许,我军回到板桥集外,决定派特务团2个营从东面、第5旅2个营从西面,同时向敌发起进攻。当晚,敌军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疯狂向外射击。我军发起多次猛烈进攻,却始终无法攻入城内。为保存实力,滕海清决定让部队在拂晓前撤出战斗。
18日拂晓,集结在南坪的3000多名日伪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南坪经芦沟、赵集、唐集南向小涧方向前进,在唐集南与四纵五旅的两个营相遇。战士们迅速抢占村庄有利地形,对敌展开阻击战,并击毁敌汽车数辆。另一路日伪军从南坪经双堆、陈集、王集向双涧前进,该路敌军在王集附近与攻打板桥集撤下的八路军四纵特务团遭遇。特务团发挥近战威力,杀入敌阵,打毁敌坦克、汽车数辆。
敌人被阻后,又派来飞机支援,敌机仗着我军没有防空力量,肆无忌惮地向我方阵地俯冲,扫射轰炸前方作战人员。战士们打红了眼,毫不畏惧地架起机枪,向天上俯冲过来的敌机扫射,一架九八式三八五号轻型轰炸机被击中,拖着滚滚浓烟,一头栽到地面上。三名飞行员当场毙命。连遭打击的日伪军最终选择放弃板桥集。
“板桥集战斗历时两天,歼灭日伪军4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击毁敌坦克两辆、汽车17辆。”蒙城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邵俊强介绍,这次战斗意义重大,是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部队与敌军的一次大兵团作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八路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有力地打击了敌人,锻炼了参战部队,充分显示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战斗力,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争士气。(记者 武景)
●忆往昔 看今朝
战场变身公园 讲好红色故事
今天,板桥集战斗遗址依然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激烈战斗。为了纪念这场战斗,蒙城县修建了雪枫公园和板桥集战斗纪念馆。
板桥集战斗纪念馆。
在美丽的北淝河畔,坐落着静谧而庄严的雪枫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庄严肃穆。走进公园,板桥集战斗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间。
板桥集战斗纪念馆讲解员孙冉冉介绍,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由花岗岩、汉白玉和青石板等材料组成。碑身正面刻有“板桥集战斗纪念碑”八个大字,由参与指挥板桥集战斗的新四军四师五旅旅长滕海清题字,碑座前后刻有碑文,两侧的浮雕生动再现了当年板桥集战斗的激烈场面。纪念碑占地81平方米,寓意“八一”建军节;碑座高3.7米,寓意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碑高11.17米,寓意战斗发生在1940年11月17日。
纪念碑的右侧为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分为前厅区、展区、放映区、服务区、工作区五大区,展示了100多幅珍贵图片和部分实物,收藏了120名将军的题词,回顾了新四军的成长战斗历程,再现了彭雪枫将军率领的新四军四师英勇杀敌的情形。
据了解,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开馆后,每年接待的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数以万计,有力推动了蒙城县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的深入开展。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职工到板桥集战斗纪念碑前,接受红色教育,追思战斗英魂,传承红色基因。”板桥集返乡创业青年李清扬说,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将积极努力建设好自己家乡。
如今,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已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场所。 (记者 武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