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把草药”到“一个品牌”。走进亳州,药香与蒸汽交织,推拿与茶汤并置,一座因药而立、因养而兴的城市,正以打造“亳州养生”劳务品牌为引擎,把千年药都的厚重积淀转化为中医药产业跃升的澎湃动能:药膳、花草茶、保健按摩三大板块带动就业25万余人,综合产值突破320亿元,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同频共振,助推中医药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
2021年6月,我市围绕主导产业促就业这一目标,全面启动“亳州养生”品牌创建工作,依托药膳、花草茶和保健按摩产业发展基础,制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品牌化发展带动产业发展,着力推动“亳州养生”品牌走向全国,提振劳务经济,提升城市形象,逐渐探索出“一个目标、三大板块、四标路径”的品牌创建模式。
怀凯(左)在教学员烹饪药膳。
“民间手艺”化身国家职业标准
药膳,是亳州最醒目的城市IP。2025年3月,全国首个“药膳制作师”国家职业标准正式颁布,填补了药膳行业无国家职称的空白。
日前,记者来到市区怀养堂餐厅的开放式厨房,省级药膳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怀养堂药膳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怀凯正手持铜勺,俯身细调一锅曹操鱼头汤。热气氤氲中,他一边操作,一边向围拢过来的学员讲解火候与药食同源类食材投放的时机——“芍药花要在武火转文火时下,才能最大限度保留药效。”
这不是普通的烹饪课,而是怀凯依托药膳制作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展的技能培训现场。
“有了专业的证书后,待遇提高了。”昨日中午,在市区怀养堂餐厅后厨,药膳制作师王世界一边准备药膳食材,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是首批药膳制作师中的一员。
今年30岁的王世界是亳州人,从事厨师行业多年的他于2019年到怀养堂工作,开始从事药膳烹饪。2021年,亳州市“药膳制作师”行业标准被人社部批准先行试点,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试点单位。2022年1月,我市举行首期药膳制作师技能培训,王世界赶紧报了名,并顺利通过考试。“药膳制作师国家职业标准颁布后,对于我们来说,相当于给了我们一个专业技术职称。”他说。
今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颁布中式烹调师(药膳制作师)等13个国家职业标准的通知》,宣布包括药膳制作师在内的13个国家职业标准正式颁布,将在全国施行。
怀凯从小便跟着父辈学习中药知识,后来又去亳州学院进修中药学。今年40岁出头的他,从事药膳制作近20年,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养堂药膳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同时担任省药膳研究会秘书长。
“一勺一汤,背后是近150年的技艺传承;一纸标准,眼前是万千群众的就业门路。”怀凯语气坚定地说。
怀凯在第一批药膳制作师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激动地说:“从此药膳制作师有了‘身份证’,行业有了‘方向标’!”目前全国已有300多名药膳从业者取得了药膳制作师的资格证书。“国标”为药膳烹饪职业赋予了新内涵,也为药膳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024年4月,亳州市药膳学校揭牌。这是全国首个以药膳培训为主的技能提升学校。学校成立以来,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今年5月,亳州药膳产业学院正式成立,首次招生100人,毕业生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这是产教融合的突破,将进一步夯实产业人才培养发展根基。”怀凯表示。
在我市药膳产业发展方面,亳食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则把小小的养生馒头做成了大产业,并创新开发不少零食,出口海外。
“起初成立公司时是依托‘亳州养生’品牌建设,围绕药膳做起创业文章,开发了养生馒头,销往沪苏浙等长三角核心区域,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高睦麟介绍,2024年,他又投资上亿元建设了独立的产业园,年产值达3亿元。 如今,这个产业园已成为药膳小零食的生产基地。
山药陈皮小米锅巴、红枣枸杞糯米小麻花、西洋参龙眼荞麦棒、桑葚黑枸杞黑米卷……走进亳食记产业园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赶订单,车间里香气逼人。
高睦麟告诉记者,如今公司生产的10多种药膳小零食年出口额1亿多元,目前已出口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未来将开拓更多海外市场。
亳州药膳产业学院学生正在上课。
亳食记工人正在制作药膳馒头。
“花茶”变流量更添增量
花茶正成为“亳州养生”撬动中医药产业迭代升级的超级杠杆。
依托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我市把“药材”变“茶饮”,把“草根”变“网红”。通过“亳州养生”品牌创建,让花茶资源引来巨大“流量”。亳州把花茶推向新茶饮赛道,托举出令人瞩目的“草根经济”。
在市区街头,一家名为万花田的中药奶茶店火爆出圈。万花田中药奶茶创办人田川介绍,其在全国已开设50家分店,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2019年,亳州“90后”小伙张俊强返乡,在筑梦社区成立了亳州市济秀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亳州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从事药食同源的膏滋、压片糖果、糕点等方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几年下来,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
像张俊强这样从事花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全市有很多。目前,我市共有花茶生产企业1000余家,花茶品种超过500种,产能约占全国的80%。
返乡创客赵伟则从研发黑桑葚茶做起,现在主攻桑葚深加工产业,不仅在全国建立了多个桑葚加工基地,还推出了桑葚果酒、果茶、果糕等。如今赵伟的厂房面积达1.5万平方米,带动就业100多人。从返乡创业时的年销售额300万元,到现在的破亿元销售额,赵伟把小小的桑葚“写”成了一篇大大的产业发展文章。
从初加工到深加工、从传统茶饮到新式中药奶茶,花茶企业以电商、连锁、深加工等多元业态打通种植、加工、流通、消费全链条,让“药材”变“流量”,让“流量”变“增量”,把我市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万亚伟几年前在老家谯城区华佗镇创办了怀岐堂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花茶生产。由于经营有方,企业在几年内快速成长,在电商销售模式的加持下,目前年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年订单量达30万单。“这些年,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返乡从事花茶生产,大家利用家乡独有的中药材资源优势闯出了一条条创业致富路。”万亚伟说。
在亳州养生会客厅,顾客正在品尝中药奶茶。
“一双妙手”托起健康与就业
从民间手艺升级为现代健康服务技艺,保健按摩行业把“对症施治+长期管理”的中医理念植入服务流程,既能缓解亚健康,又能减少医保支出,为亳州中医药产业打通了“前端预防-中端调理-后端康复”的全链条,把“亳州养生”从口碑做成产值,把“手艺”升级为产业增长极。
安徽省“江淮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在我市,不少久坐办公室的人只要肩颈一僵、腰眼一酸,都会说:“走,去找侯怀奇!”这背后是他独创的保健按摩神器——非遗铜火罐。
以黄铜罐为器,实现“一人一法、一症一穴”,针对亚健康通经络、提正气,防病于未然;针对已病攻坚症、祛病根,辨证施治精准打击;针对病后及日常巩固疗效,提升整体抗病力,从而达到“调、治、养”的效果。26年来,“奇手恒康缘”掌门人侯怀奇用一双奇手、一只铜火罐,把华佗“治未病”的智慧融入当代生活,也写下了一部技能惠民、品牌兴城的传奇。在不断精进保健按摩技艺的同时,侯怀奇把这一技能不断推广,带动一支保健按摩大军走上技能就业之路。
以黄铜罐为载体,侯怀奇带领“奇手恒康缘”团队,将传统火罐疗法推向精准化、个性化新高度。他以一双妙手、一把铜罐,将华佗“治未病”的哲学融入现代健康场景,逐步构建出一条以保健按摩技术为切入、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
以铜火罐为支点,“奇手恒康缘”不仅传承了中医外治的精髓,更探索出了中医药服务新模式、人才培养新机制与产业创新新路径,为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来自民间的坚实力量。
在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进程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中医药养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家级侯怀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掌舵人,侯怀奇始终以“传承中医推拿技艺、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了一批批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推拿师,为“亳州养生”品牌建设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推拿手法没有捷径,只有千锤百炼。”这是侯怀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教学中,他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调“手把手教手法—沙袋练习—学员对练—师父考核”四步训练法。
“推拿不是简单的‘揉揉捏捏’,而是要对症施治。”侯怀奇要求学员不仅要掌握手法,更要理解中医经络理论和病症特点。侯怀奇的徒弟来自各行各业,有建筑工人、会计师、高校毕业生,也有残疾人。针对不同背景的学员,他采取差异化培养策略。
“好推拿师应该将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让他们少花钱、少跑路、少复发。”侯怀奇要求学员兼具技术与医德,主动为客户制定长期健康管理方案。这种“既治病又防病”的理念,赢得了群众对“亳州养生”服务的信赖。侯怀奇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亳州保健按摩技能人才培养的标杆,其“传技育人”模式为全市保健按摩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撑。
侯怀奇(左二)正在教学员保健按摩技艺。
“亳州养生”走进 2024 年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参会人员正在体验保健按摩。
“亳州养生”之路越走越宽
“‘亳州养生’是我市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产业新赛道。我们坚持以药膳、花草茶、保健按摩三大主线为引领,持续拓展技能就业创业新路径,让品牌建设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长安表示,人社部门将深入推进“亳州养生”品牌建设,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品牌赋能就业,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随着“亳州养生”品牌三大板块带动的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全市药膳企业已发展到1956家,从业人员约5.1万人,年产值近160亿元;花草茶企业达1000多家,带动就业约18.9万人,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发展保健按摩企业及个体318家,从业人员近1.3万人,年产值约12.1亿元。
从一味药材到一桌药膳,从一朵鲜花到一杯香茶,从一双妙手到一个品牌,亳州正将千年药都的底蕴转化为百姓饭碗里的温度、产业振兴的厚度。正如那位在药香中忙碌的药膳制作师王世界所说:“亳州养生,养的是身,暖的是心,富的是民。”(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郭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