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上的月亮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搬进新房子后,最让我喜欢的是那方宽大的阳台。闲暇时,白天我坐在阳台上,沏一壶茶,捧一卷书,茶香混着书香漫开,静静看着楼下城市的繁华热闹;待夜幕降临,便静赏城市的灯火辉煌,也独享夜空的星空静谧——尤其是那轮常来光顾的月亮,宛如一位沉默却深情的挚友,默默地陪在身旁。

童年时的月光,是带着烟火气的“勤劳”。记得农村最忙的双抢(抢种、抢收)季节,天气酷热,人们只能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劳作。有时天还没亮,月亮就早早挂在天上,像是特意为这群勤劳的人送上几分光明。约莫凌晨三四点,全家就都起身,拿起镰刀下田割稻。等太阳慢慢升起,月光竟不知不觉化作了青草上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当这些露珠映着东方的霞光闪烁时,地里的稻子也已割得差不多了。

如今回想起来,那时的日子竟不觉得辛苦,反透着一股酣畅的痛快——或许是因为有了那轮月光的陪伴?

此刻站在阳台上,望着那轮熟悉的月亮,心中满是感慨。它见证了我的成长,陪我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夜晚。在这小小的阳台上,我仿佛在与月亮对话,也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它让我明白,生活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怀揣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就像这月亮,哪怕被云层遮蔽再久,终究会再次露出皎洁的面容。

夜是静的,也是净的。阳台上的月亮,是生活里的诗,是心灵中的灯。在这清凉的月光下,我能看见自己的身影,也能触摸到自己清幽的内心。是它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温暖。有人说:“见人间,眼无是非;望岁月,心有玫瑰。”只要心中装着这轮阳台上的月亮,我就有了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里的一切。因为它不仅是我眼中的风景,更是我心中的精神支柱。

我忽然懂了,从故乡那轮丰腴的月,到异乡这轮清瘦的月,变的从不是月亮,而是看月亮的我,和我看月亮时的心境。那时的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总觉得月光的陪伴是理所当然;如今的我,独在异乡为前程奔波,尝过些许世味后,这月光便成了冷静的映照,成了孤独时的慰藉。它像位沉默的老友,不言不语,却完整见证了我的每一次成长与蜕变。

月亮依旧是那轮月亮。它千古如一地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冷静地看着人世的沧桑变迁。它不为谁格外明亮,也不为谁刻意黯淡,只是循着自己的轨迹,从容地运行。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刻的启示?我们总渴望被理解、被照亮,习惯把自己的悲喜寄托在外界事物上,却忘了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恒定。就像这月亮,无论人间多么喧嚣变幻,它总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散发着或盈或缺、却始终如一的光辉——那光辉仿佛是岁月沉淀的时光,从时间的深处遥遥射来;每一缕光里,都藏着一段生命的记忆,都透着一种深厚的生命韧性。

或许,我们追寻光,并非只为被光照亮,而是为了确认自己也能发光的可能。

(责任编辑:李惠惠)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