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锚定“4662”产业集群建设,以人才引领驱动为核心,围绕引育留用全链条,推动体系化创新,为人才发展注入“政策活水”与“服务温度”。今年以来,全市新增ABCD类高层次人才294人、高技能人才5600余人,为中药制造、新能源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强筋健骨”,交出人才驱动发展的“亳州答卷”。
同时,我市明确各部门“人才队伍、人才活动、人才项目、人才服务”4大核心职责,打通部门协作堵点;搭建“全面统筹、自主培养、合理流动、激励评价、跟踪问效、考核评议”6项运行机制,让人才工作“转得顺”;建立“会议管理、责任落实、信息交流、服务优化”4项工作制度,压紧压实责任。形成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同向发力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我市聚焦经济发展形势、产业发展态势、人才发展需求等,统筹发改、工信、教育、科技、人社等部门精准定制“政策良方”。出台《亳州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实施“1”个综合政策,配套“双向共聘”“校聘企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自主认定、亳州市英才倍增计划“4”个专项政策,叠加中药产业人才引育留用等“N”个精准举措,构建纵向覆盖6类高层次人才、2类急需紧缺人才,横向提供各类专项精准支持“纵横一体”的人才政策体系。
我市明确生物工程、计算机、电子信息等23类急需紧缺专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336万元补贴,按层级给予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技师等急需紧缺人才每月1000元或500元生活补贴。创新实施“双向共聘”“校聘企用”引才用才模式,柔性招引市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到我市企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担任“科技副总”或“产业教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参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
同时,我市创新实施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探索建立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实绩贡献为导向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聚焦创新创业、技术技能、农业农村等6大领域,实施“亳州市英才倍增计划”,遴选一批优秀人才予以重点支持。(记者 魏军 通讯员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