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依托BIM技术赋能集中建设项目数字化转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市依托BIM技术赋能项目管理,助力市综治信访服务中心项目创下亳州“四个第一”,即第一个全过程咨询、第一个BIM报审、第一个装配率超50%、第一个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一模到底),推动项目管理数字化转型。

精准破题提升“管控力”。聚焦集中建设项目“算得准、控得住”“看得见、管得早”“讲得清、审得快”的核心需求,构建覆盖设计、算量、报审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目前,解决项目专业碰撞类问题4项,施工图阶段的专业协调问题17处,避免施工变更;依托三维模型与漫游动画,助力方案评审“一次通过”,大幅降低沟通成本。

协同发力提升“效率值”。建立建设、设计深度协作机制,以国产BIM软件为技术支撑,实现数据互通与流程闭环。在限额设计方面,通过设计算量一体化,将项目超估算的60余万元成本调整至限额内;在概预算环节,设计BIM模型直接发送至造价端,概算算量效率提升57.14%,招标清单算量效率提升50%以上,打破“重复建模”壁垒。

技术赋能提升“合规性”。严格遵循安徽省BIM审查要求,依托国产BIM软件输出全套合规成果,包括DWG/PDF格式施工图、ADB格式BIM 模型、图模核查报告、管综图纸、可视化视频、BIM自查报告等,实现“图模一致、一模到底、一模多用”,确保项目顺利通过BIM报审,为政府投资项目数字化报审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范例。

深化应用提升“辐射度”。以该试点项目为基础,计划进一步延伸BIM技术应用场景,落地场地布置、钢筋算量等设计施工一体化功能;协同制定BIM“一模到底”管控作业文件及正向设计、设计成本一体化应用标准;选定合适项目持续推广,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唐梓瑜)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