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亳州城内的牌坊仅有两处。位处新开的明清街两头牌坊,虽然雄伟气派,但毕竟是新建的。诸位有所不知,在亳州明清之际,城内处处是牌坊,时人称,不逊于号称“牌坊之乡的歙县”。由于战乱频繁,时事变迁,无一幸存,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如果全部都保留下来,确实是一大景观。可是话说回来,原来的街道都窄,老牌坊放在现在宽阔的马路上也不成样子,很难保留下来的。
老《亳州志》记载,明清时,除乡镇外,亳州老城区内有牌坊56座(现仅知道54座)。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座老城的文化底蕴。在这些牌坊中,有标志性的,有赞扬某种善举的,有颂扬某人功名的,有旌表贞节烈女和孝子的,还有为高寿老人立的人瑞坊:
1、神农衣冠坊。在城内东北隅。2、成汤肇域坊。在州西街北。3、道德坊。在西街。4、能仁坊。在南街。5、古谯国郡坊在州治(州署)前。知州任寿世重修。6、振古名邦坊。在州治前。 7、承宣坊。在州治西。8、抚字坊。在州治东。9、宣化坊。在东街。10、归厚坊。在北街。11、激扬坊。在察院前。12、整肃坊。在按察司西。13、文明坊。在儒学南。14、儒林坊。在酃星门前。15、兴贤坊。在儒学门左。16、育才坊。在儒学门右。17、登科坊。在南街,为举人李英立。18、方伯坊。在十字街东,为山西布政司张定立。19、秀衣坊。在十字街南,张定为御史时立。20、澄清坊。在十字街西,为御史米坚立。21、应奎坊。在儒学右,为举人欧阳迥立。22、司谏坊。在北街,为兵科李恂立。23、昂霄坊。在北街,为举人李恂立。24、武英坊。在北街,在卫后街。25、世荣坊。在北街,为举人李永立。26、经魁坊。在南街,为举人薛蕙立。27、进士坊。在城南门街,为进士薛蕙立。28、举人坊。为举人周尚文立。29、圣朝名谏坊。在州西,为刑科李国士立。30、三世方伯坊。为山西布政李国士立。 31、廷诤大礼坊。在城南门街,为吏部郎中薛蕙立。32、孝行坊。成化中,旌孝子成纲杨昇立。33、孝行坊。弘治中,旌孝子王矩立。34、烈女坊。在东关街北,为海秀妻李氏立。35、贞节坊。为武平卫副千户金源妻宜人卢氏立。36、贞节坊。为××妻藜人黄氏建。 37、贞节坊。州治为贞女赵氏儒童李仁妻立。(以上皆前明所建) 38、双节坊。在城南门内,为岁贡生孙国栋妻韩氏,候选州同孙国相妻谭氏立。39、节孝坊。在学前街,为孙希孟妻袁氏立。40、节孝坊。为李建业妻吴氏立。41、清标彤管坊。在南门内,为儒童孙国标妻傅氏立。42、节孝坊。为儒童张应麟妻章氏立。43、节孝坊。为儒童李永寿妻郭氏立。44、节孝坊。为杨震妻孙氏立。45、节孝坊。为周天相妻杜氏立。46、节孝坊。在北门内东街,为庠生马健行妻周氏立。47、节孝坊。在洪济桥街路南,为胡凤仙妻南氏立。48、节孝坊。在牛市街北,为赵国良妻李氏立。49、节孝坊。在城内大街路西,为孙德统妻李氏立。50、节孝坊。在东关,为詹国锦妻李氏立。51、孝节总坊。在青云路内路东,知州冯继昌、学正翁光德、训导洪熙,为阖郡节孝公立。52、昇平人瑞坊。为寿民周德茂立。53、百岁坊。为寿民杨景如立。54、 乐善好施坊。在南关外,奉勅为记名提督李承先之母诰封一品夫人方氏立。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宣扬礼教、标榜功德、荣宗耀祖、旌表贞烈,以及科第、忠孝节义而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在古人看来,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