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友/口述 张超凡/搜集整理
亳州城南五十里,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叫洺河,是涡河南部水系的三条河流之一。这条河的名字,传说大宋朝宰相包拯的运粮河,与老包陈州放粮有关。
有一年,陈州一带遭了天灾,绝了收成,老百姓没有粮食吃,饿得卖儿卖女。宋仁宗派爱妃的娘家兄弟——国舅爷去放赈,国舅爷私扣赈粮,囤积居奇,大发灾难财。老百姓实在过不下去了,选了几个代表,到了汴梁城,在刑部堂前,滚了钉板,告了御状,才惊动了皇上。皇上一听,小舅子实在不像话,就派包相爷为钦差大臣,赶到陈州,查案放粮。包相爷赶到陈州,查实了案情,祭出了天子宝剑,用狗头铡铡了国舅,为百姓申了冤情。待到开仓放粮,一看,不由得长叹一声 :仓里的粮食早被国舅倒卖一空,粒米皆无了。
无粮赈灾,眼见灾民嗷嗷待哺,可把包相爷愁死了。万般无奈之间,取出怀里的“阴阳宝镜”,四处照看,只见东南方向的亳州,宝气冲天,霞光万道。掐指一算,猛地想起一个人来,谁呀?得道成仙的大富商,古往今来第一富人——石崇。想起这个人,包相爷心里有了底,吩咐下去,准备四十八只粮船,顺着河道,扬着风帆,直奔东南亳州借粮食去了。
都说石崇得道成仙,神仙也是凡人做,需要仙人点化。原先石崇是个大富豪,良田万顷,商铺千家,姬妾成群,全国各地都有产业。谯县也有他的别院,洺河和油河两河之间。修有码头、山庄。他的邻居是小朱庄的范丹,一开始,他不知道范丹是得道仙人,见他太穷,又不肯平白受人恩惠,就在范丹赶集的路上,丢一块金砖,上写“天赐范丹”四个字,谁知范丹一见,在背面写上,“范丹不贪”四个字,一脚踹到路边去了。石崇看着,若有所悟,很佩服他的清高。
一天,石崇请范丹喝酒,用四块金砖垫桌子腿,意思是自己也把金钱看成粪土一般,范丹一笑。过几天回请石崇,在院子里大树阴凉里搁张桌子,摆几个素菜、素酒,一会儿,太阳转过树梢,吃酒的桌子晒到太阳了,范丹朝屋里喊了一声:“宝贝,替为父挪挪桌子。”四个儿子从屋里走出来,一人抱个桌子腿,把桌子抬到凉阴下。范丹说:“你看,我这都是活宝贝,可变万物,你的宝贝不少,都是死宝贝,僵而不化。”
石崇得了点化,恍然大悟。回家后遣散了姬妾,散去了金银财宝,分去了田地,唤匠人扒了庄园,在院址上建起了一座道殿,叫“石崇殿”,自己出家修炼,带发修行,修成了神仙不老之躯。
老包带着船队离开陈州,石崇已经知道了,早早做好准备,船队刚靠码头,老包刚刚下船,就见一个道装仙人在码头上迎接。
石崇打个稽首:“相爷远来辛苦!”
老包拱手还礼:“先生忧国忧民!”
石崇跳上船头,揖手说道:“陈州饥民嗷嗷待哺,我就不客套了,请相爷吩咐船家打开船舱,我给你们送米。”包相爷道了谢,下令所有船只,打开舱门,请石道长施粮,
石崇搭着跳板,来往船队之间,从怀里取出一只青布香囊,大船舱里,取出两粒米放进去,小船舱里,取出一粒米放进去。吩咐盖紧舱门,不到陈州码头,不准打开舱门。
这些船拐子们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见石崇上船,只放一两粒米,显然是装神弄鬼,故作玄虚,心里暗笑包相爷实诚好欺。其中一个船夫平日里是个“能不够”,哪里能忍耐,拉住石崇袖子说:“老神仙,你仙法再高,一粒米也不能长成米山!我这船恁么大,你只放一粒米,那不是开玩笑嘛!”
石崇说:“多放一粒,要是把船压沉了,可就坏事了,少救不少饥荒不说,你这船也没有了啊。”
船夫冷笑道:“谁信该谁信,我是不信这个邪!”石崇被逼无奈,只好又从布囊中取出一粒米,放进了他的船舱里。
打点停当,石崇跳上岸拱手说道:“陈州赈灾事急,不留相爷吃茶了。贫道送相爷一程”——一抖袍袖,一股东风徐徐吹来,船家拔锚挂帆,船队向西驶去。
走出二里远近,到了陈湾旁边,那个“能不够”的船夫招呼同船的伙计来到后舱,说:“看看这老道搞什么鬼。”叫伙计掀起舱门看看。刚打开船盖,都吓一跳,满舱的白米,一眨眼功夫,白米“咕嘟咕嘟”从船舱里冒出来,眼看着涌上了甲板,流出前舱。本来船只已经过了吃水线,白米不停地冒出来,船只再也承受不住重量,后舱下沉,船首直翘,咕嘟一声,整只船沉到了河里。
众人大呼小叫,惊动了相爷,老包看着一船白米和人都沉到了水底,急得直跺脚,低头弯腰,看着沉船的漩涡连连叹气,一不小心,揣在怀里的“阴阳宝镜”扑通一声掉进了水里——那是相爷最为珍贵的随身宝贝,随行官员安排水手赶紧打捞。相爷挥手止住:“不捞了,咱早到陈州一天,就能挽救无数饥民性命,宝贝再好,也没有人命金贵。”吩咐开船,一刻也不愿意耽误。
以后,每逢月明之夜,“阴阳宝镜”就在水里大放光华,照得一河明亮,人民就叫这条河为“洺(明)河”。
河湾里有个财主听说了这件事,听说那宝镜能前照五百年,后照五百载,就花钱雇了几十个会撒网的渔民,天天在河湾里撒网打捞。一直捞了二十年,一天,还真被渔民捞上来了,财主高兴坏了,接过来,顾不住清洗,拿袖子擦擦泥,先照照自己的前身是什么托生的。对镜一看,只见镜子里一个老驴头,正龇牙咧嘴地看着他笑。老财主尖叫一声,一 缩手,“阴阳宝镜”掉到了地上,顺着河坡,咕噜咕噜又滚到了水里。
打那以后,宝镜再也没现过世,虽然一直有人不停地碰运气打捞,可再也没捞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