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白酒,这两个被称为中国国粹的行业,千百年来一直深深惠泽着亳州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酒是“百药之长”,在“药都”当然少不了酒,酿酒业在亳州一直非常兴盛。史料记载,三国时,曹操就以家乡的“九酝酒法”,进献给汉献帝,这是我国最早的记录酿酒的方法。宋朝时亳州酒课(税)在十万贯以上,居全国第四,酒税数额之多,其酿酒业兴盛可见一斑。亳州的酿酒作坊一直很多,在明朝万历年间,减店(今古井镇)一带有四十多家;清代酒业也很发达,减店酒(古井酒宋、明、清时的叫法)在明代已成贡酒。亳州糟坊很多,建立了酒坊公所,在1925年孙殿英祸亳前,亳州城内有大小作坊一百余家之多。
清末民初时,亳州城内到处有酒槽坊。城里西门大街有骏源槽坊,东门大街路南有姜瑞源槽坊,北门大街路东有裕元昌槽坊,南门大街路西有怀家槽坊,大隅首路南有李山槽坊,南门里路东有佘家槽坊,北关爬子巷有福源号槽坊。三盛槽坊坐落在咸宁街路南。还有“天吉长”、“天吉祥”、“天福”、“天源昌”“祥太永”、李家槽坊、壬元槽坊等。城内出名的槽坊是蒋天源,他家烧的酒有老白干、状元红、葡萄绿、竹叶青,还有用多种中草药烧制的“老虎油”。此外,亳州的农村作坊也很多,还有烧制小药子酒及洺流子酒的,还有一种酒叫大麦冲子酒。
在历史上,亳州的酒最以“减酒”闻名。“减酒”即减店(古井镇)出产的酒。“减酒”的代表首推怀氏“公兴糟坊”酿造的酒。
据《亳州志》记载,亳州曾经出产的酒从品种上可分为高粱酒、洺流酒、小药酒、双酸酒、福珍酒、老酒、三白酒、竹叶青、状元红、佛手露等。品种之多,可见酿酒技术很发达。
老佘说:
亳州酿酒历史悠久,民间相传早在商代时期,亳州就有酿酒行业,到了汉代更为兴盛,神医华佗曾调制药酒用来给百姓治病,药酒取名“屠苏酒”,道教至尊陈抟发明了一种“洺流酒”,明代减酒进贡皇帝又被称为贡酒。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凡是酿酒业繁盛的地区,相对来说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就会比较高,酒已经由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升华为一种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