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薯种出大“钱”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代红利收获的红薯

亳州新闻网讯  “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今年俺家种了20多亩‘西瓜红’红薯,每亩收入在2200元以上。”在蒙城县小涧镇齐山村,脱贫户蔡琳和妻子代红利乐呵呵地说。

今年51岁的蔡琳,一家三口人,儿子肢体残疾。2014年,经村里识别,蔡琳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应享尽享、应扶尽扶”的原则,开始享受扶贫政策,并成功脱贫。

尽管如此,蔡琳心里却不是滋味,“人不怕穷,就怕志短。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俺心里一直很憋屈,自己有胳膊有腿的,不能光靠政府帮扶过日子,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奋斗才能过上好日子!”

在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蔡琳流转了50亩土地,种植了6亩水稻、20多亩玉米、20多亩“西瓜红”红薯。为了帮助蔡琳更好地发展红薯产业,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村里帮他申请办理了5万元扶贫贷款,同时,帮他联系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技人员指导管理。

采访中,蔡琳感慨地说:“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但我相信,通过政府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希望的大门会向我们所有人敞开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帮扶干部的扶贫,我要自己创业让日子越过越好!”

齐山村党委书记徐建亮说,面对贫困,蔡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贫困并不可怕,就怕有心人”,在他的影响下,原来有“等、要、靠”思想的贫困户现在也行动起来,靠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过上了好日子。

(朱强 胡瑞洋 记者 李鹏)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