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16个地市中,8个地市已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2018~2020年创建周期内,其他7个地市获得提名城市资格,仅有我市尚未获得提名资格。”13日上午,亳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亳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军语重心长。作为老庄故里,亳州市是安徽省的一片思想道德高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迫在眉睫。为此,亳州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汪一光为政委、市长杜延安为指挥的高规格创建指挥部,并设立了3个职能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
接下来,亳州市将重点打好完善基础设施“攻坚战”、整治市容秩序“歼灭战”、提升文明养成“持久战”的三大“硬仗”,为文明城市创建“强筋壮骨”。统筹市政道路、公园广场、景观绿化、交通设施等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的规划控制;推进市中心城区桥梁、供排水、污水、环卫设施和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城市环境更优美,管理更规范,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方便。同时,全市还将开展集中“治脏”、彻底“治乱”、全面“治差”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
在提升文明养成的“持久战”方面,亳州市发布了《亳州文明20条》,引导市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和不文明行为。还将全面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村镇评选,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主题实践行动,打造全域、全程、全民、全面的文明城市。亳州市将计划通过3年的创建周期,力争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