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家风涵养婆媳关系——市文明办有关人士谈婆媳相处之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在处理好婆媳关系上,好家风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好人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了一批孝老爱亲、家庭和睦的好婆媳典型,对建立和谐的婆媳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凡人善举暖人心

亳州是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美誉声名远播。“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好人’189人、‘安徽好人’160人、‘亳州好人’582人,‘中国好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市文明办负责思想道德工作的程少华说,其中的“好婆婆”“好媳妇”不胜枚举。

利辛县旧城镇韩庄村的董素侠,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照顾包括婆婆在内的三位老人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蒙城县漆园街道办事处葛振英的婆婆瘫痪在床,她夏天坚持给老人洗澡换衣,冬天为老人买了电取暖扇,一勺一勺地喂婆婆吃饭,对婆婆比亲娘还亲……在亳州这样的“好媳妇”还有很多,她们撑起了各自的家庭。

程少华介绍,近年来,药都大地涌现的“好婆婆”同样不少。如谯城区魏岗镇魏岗村张保侠,和儿媳相处几十年从未红过脸。儿媳错了,她耐心说服,绝不倚老卖老。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

“这些‘好婆婆’‘好媳妇’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为人父母或者子女应该做的分内事,但她们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乡邻们学习的好榜样。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所有的婆媳学习。”程少华表示。

真心对待多包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家庭观念,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等,都体现了国人的这种观念。”程少华说,和谐良好的婆媳关系,是一个家庭和睦共处的重要基础。

在程少华看来,“婆慈媳孝”是最理想的婆媳关系,但这样的关系需要用心经营。古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作为儿媳,要孝敬婆婆,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婆婆可能会唠叨几句,儿媳不能斤斤计较,多念婆婆的好;而作为婆婆,则要明白儿媳的处境,儿媳婚后回家变成了回娘家,婆家才是她真正的家。儿媳年轻,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但婆婆是过来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少挑儿媳的错,宽容以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幸不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婆媳关系能否处理好。”程少华说,“都说女人最懂女人,婆媳关系本质上是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只要双方用心经营,婆媳关系就会渐入佳境。”

注重培养好家风

好家风,是最宝贵的“传家宝”。在程少华看来,要想婆媳关系长期和谐相处,还要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

为推进好家风建设,我市评选表彰了首届“文明家庭”,制定了《亳州市文明家庭推选和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工作。按照参评标准,“文明家庭”要自觉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做到遵德守礼、平等和谐、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训,建立体现传统美德、符合生活实际的新时代家规。

“在评选文明家庭的具体操作中,婆媳关系是重要的考核内容,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好家风建设。”程少华说,近年来,我市通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挖掘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方向。

截至目前,我市评选出市级文明家庭48个、省级文明家庭2个、全国文明家庭1个。“好婆媳”用她们的实际行动造就了家庭幸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了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文明新风和社会氛围。程少华说,希望我市广大“好婆媳”,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培养良好家风,构建文明和谐家庭氛围。

·编后·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最难念的想必是这“婆媳经”。

自3月下旬本报推出“‘解码’婆媳关系”系列报道以来,已陆续推出8篇稿件,分别从婆婆、媳妇、丈夫以及文明办、妇联、社区、专家学者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

“把婆婆当自己的亲娘待”“只要付出真心,做个好婆婆并不难”“丈夫要做好婆媳之间的和事佬”“在求同存异中找到平衡点”“彼此敞开心扉,方能解开疙瘩”……一个个“解码”婆媳关系的真知灼见,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朴素言语,一条条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良法,通过这组报道,或许会对大家如何处理婆媳关系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以爱为基础,亲密而有间,相信婆婆与儿媳的关系一定会更加融洽。同一屋檐下,婆媳关系处好了,家庭幸福感自然会大大提升,进而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