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夜”态唤醒城市烟火气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谯城区推动陵西湖夜经济示范区持续升级,进一步深化“城市更新+文旅融合”战略,聚焦细节打磨与创新突破,在精细化运营、特色化IP塑造、区域化联动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创新打造陵西湖夜经济示范区,成为皖北首个公园型夜经济示范区。

天蓝水碧,鸟语花香,集儿童游乐、特色美食、中医药集市、潮玩街区、运动健身、网红露营、亲水业态于一体……谯城区依托陵西湖公园生态基底,设计“一轴一带四区多点”景观布局,构建“全时段、全场景、全链条”的城市文旅新业态,探索出了历史文化名城转型升级的“文融路径”。这里已成为融合儿童游乐、特色美食、中医药集市、运动健身等多元业态的“城市生态客厅”,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夜间营收占比达68%。

谯城区通过生态修复与场景再造,将昔日的城郊地块转化为“生态+消费”的复合型空间。陵西湖“三廊六区”格局串联起健康科普、环湖慢行、普法宣传等特色场景,党建文化区、非遗传承区等功能板块无缝衔接,形成“生态保护—空间活化—产业增值”的闭环。首创的“公园经济4.0”模式,打破传统游园边界,构建起日间生态休闲、夜间消费集聚的双循环体系,不仅让“城市氧吧”成为市民日常休憩地,更让开放式场景成为消费升级的新载体。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谯城区陵西湖在示范区内设立全国首个“中医药养生主题夜市”,联动20家本地中药企业打造产业矩阵,中医药文化市集成为展示“亳药”魅力的重要窗口。红色文旅元素同样亮眼,党建文化长廊生动再现党的光辉历程,与非遗传承区共同构成多元文化体验带。这种“传统+现代”的文化表达,让历史文脉在消费场景中自然流淌,年文化产品销售额突破150万元。

谯城区陵西湖“IN BOX创意街区+水岸市集”的双引擎模式,吸引潮玩零售、轻食餐饮等12类业态入驻,商户入驻率达92%。青年草坪音乐会、后备箱夜市等场景,让18-35岁消费群体占比提升至65%,注入青春活力。智慧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动态优化业态,抖音话题超1000万次的曝光量,将10处本土网红打卡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流,线上引流转化率达38%。

如今的谯城区陵西湖示范区正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年营收突破800万元,拉动周边商业增值超3000万元,带动200多人就业,其中本地居民占比85%。而同时,区域PM2.5浓度同比下降32%,生态改善明显。(记者 曹晴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