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戏楼里非遗盛宴引客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花戏楼景区上演迎宾鼓舞节目。

亳州新闻网讯  “十一”假期期间,亳州花戏楼景区化身非遗展演大舞台。10月5日,记者来到花戏楼景区看到,爆笑方言版《白蛇传》轮番登场,皮影戏、二夹弦等传统艺术精彩绽放,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景区定情亭内,方言版《白蛇传》的演出场场爆满。不同于传统演绎,剧中小青用亳州方言怒怼许仙,白娘子的痴情告白混搭亳州方言,即兴包袱层出不穷。当演员用方言台词推进剧情时,台下观众笑声此起彼伏,不少游客举着手机全程录制,散场后仍在回味经典桥段的方言改编。“没想到熟悉的故事用家乡话演出来这么亲切,笑点既密集又接地气。”市民张越说。

非遗展演区里,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机。皮影戏台前,艺人们操纵影人在灯影中演绎《三打白骨精》,艺人们的指关节操纵着影人灵活转动,白骨精变村姑时的水袖轻颤,变老妇时的佝偻步态,全在灯影里活灵活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金箍棒横扫的弧度,也被皮影的线条和艺人的手法精准呈现出来。幕布外,四胡的琴音混着梆子声,把《三打白骨精》的紧张劲儿抻得又浓又稠,有老戏迷跟着哼起伴奏调,年轻游客则举着手机,镜头里的皮影幕布上,古老故事正以最鲜活的姿态“演”给大家看。

除了精彩演出,景区还设置了非遗体验区。游客们亲手制作中药香包,在一针一线中触摸非遗温度。“看了二夹弦表演不过瘾,亲手做个香包才算真正体验了亳州文化。”来自阜阳的游客李梓熙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此外,年代红歌快闪、钱庄风云、粮坊有好戏等互动演出与非遗展演交相辉映,形成“步步有看点、处处是舞台”的游览体验。

花戏楼景区工作人员张媛媛介绍,此次国庆非遗盛宴通过传统剧目创新演绎、非遗技艺活态展示等方式,让游客从“看客”变“参与者”。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文化盛宴,为游客送上了独特的国庆礼物,也让非遗文化在欢声笑语中得以传承。(记者 曹晴晴 文/图)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