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我市印发《关于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把整治推诿扯皮、不愿担责当作突出问题提了出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的职能正逐步从管理向服务方向发展,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是在生活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组织或多或少都会有消极敷衍、推诿扯皮的“踢皮球”现象出现。很多人遇到工作,首先反复确认这件事是不是自己的职责,只要发现和其他人的工作有交叉立即会极力撇清关系,坚称不是自己的事。
推诿扯皮导致的直接后果一方面是增大损耗、降低效率,一个单位或者部门对待工作、职责和任务,整天在你推我让,相互推卸,本来简单的事情,就在这相互推托的过程中变得“难办”和“复杂”了;另一方面是影响内部团结,如果工作出问题,就相互推卸,甚至相互埋怨,相互指责,不愿主动承担,导致的后果就是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推诿扯皮对工作和单位损害都很大,不仅会造成工作执行难,更会从各个方面对单位制度日夜侵蚀;推诿扯皮看起来像是“皮肤病”,但在关键时刻往往成了防不胜防的“心脏病”。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工作责任边界比较模糊、交叉甚至错位,使得某些工作出现要么空白,要或是多头管理的尴尬场面,这就容易导致对责任“踢皮球”;有的人想在工作中全力以赴,但由于担心做多了惹闲话,做错了担责任,或做了原本不是自己的工作之后,工作从此揳到身上,自己成了责任人,工作起来也就畏首畏尾,甚至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一些人把问题困难当作累赘,不想问也不想管,不愿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对待工作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首先要责任明晰,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体系,以明确部门、上下级的职责权限、内设部门和活动方式,才能避免“九龙治水”和推诿扯皮、不作为等现象。各职能部门都把该自己的责任负起来,权责明确,把该管的管住管好,没有了推诿的理由和借口,自然就多了担当和责任。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也要找准摆正位置,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有的工作都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何时候都要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如果在为民服务上总是上推下卸、扯来扯去,“踢皮球比赛”踢的是群众的寄托,最终推掉的是群众的信任、扯断的是群众的感情、损害的是干部的形象。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既要靠党员干部个人的自觉,也要靠管理监督,用制度和纪律约束并与落实“四对标四整治”紧密结合起来,对推诿扯皮等各种不好好为群众办事、甚至侵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查处,切实做到规矩严在日常、监督就在身边、作风转在实处。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不仅要让职能责任更加明晰,更要把责任担在肩头、群众放在心头、监督摆在前头,才能使“皮球”不再踢来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