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交“速度” 跑出民生“温度”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亳州晚报》连续报道了我市将重构优化公交线路网,高标准打造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不断提高城市公交的服务能力和品质,提升亳州百姓绿色出行的便捷度、舒适度和满意度。重构优化公交线路网,用公交“速度”跑出民生“温度”,其背后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公交优先的民生情怀。

一条公交路线,连接万家百姓。从公车私营、私人挂靠到委托经营,再到收回委托经营权、成立亳州市公交公司,亳州公交事业大发展,走上了公交公益化道路的快车道。目前,亳州公交公司已有公交车554台,线路31条,线路总长407公里,公交已经成为广大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为城市发展和便民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筑增加,市民出行距离延长,公交车的保有量、线路设置、线路总长等均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在日常出行中,经常有市民反映绕行远、等不到车、站点少等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市民乘坐公交出行的便捷度,随之而来的是市区电动三轮车以及私家车的迅猛增加,给城市管理、交通带来了极大压力。

短板所在就是工作方向。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者,公交部门此次重构优化公交线路,科学设置线路、站点,增加公交车辆供给,无疑将有效解决市民公交出行的“短板”。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这既是对市民出行现实“难点”的回应,对绿色生态环保出行的响应,更是市委、市政府推进民生领域供给侧改革、提升民生福祉的有力布局。

据报道,此次市区公交线路网优化重构,市区不仅将新增700多个站点、站牌,还将新投入200多辆公交车以及相关驾驶人员。这笔投入到公共服务与民生领域的“真金白银”,彰显出市委、市政府加大民生投入的力度。而前不久,我市发布通知,市级部门预算按照不低于10%的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节省出资金用于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和重点领域,用政府运行支出的“减法”,换取民生福祉的“加法”。这“一加一减”之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公交优先的民生情怀。

公交优先,实质是民生优先、百姓优先。市委、市政府用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公交“速度”、跑出民生“温度”,其实质就是让市民通过公共交通“行”得更方便、“行”得更顺畅。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亳州公交的身姿将愈发美丽,为民惠民的篇章更加出彩;市民享受的公交“红利”更多,出行的幸福指数也将更高。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